奇经八脉怎么开,开通奇经八脉法( 二 )


杨甲三教授所提出得取穴规律 , 不仅仅建立在对穴的本质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 同时还有其解剖学基础 。因而这一规律不只是停留在理论论述的阶段 , 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边”“三间”所具有的解剖学特点为这一规律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边”“三间”位于骨骼、肌肉、肌腱旁边或缝隙间 , 这些部位相对而言组织疏松而薄 , 不象有骨骼、肌肉、肌腱的地方坚硬厚实 。
这样的部位有利于穴位引发经气 , 调整气血 , 而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遵循这一规律 , 按“三边”“三间”取穴 , 有以下特点:二易:首先易于得气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刺此者 , 如中气穴 , 无中肉节 , 中气穴即针游于巷 , 中肉节 , 即皮肤痛 。”这说明针刺中穴道 , 其气运行如在巷道中通畅流利而无阻碍 , 但若针刺中肌肉关节 , 针下涩滞而紧 , 全无宽松舒适之感 , 肉节则会疼痛不舒 。
现代研究也证实 , 穴位定于这种空隙、凹陷的部位 , 其处神经纤维丰富 , 针感好而易于得气 。针感如何 , 得气与否 , 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的效果 。其次为易于驱邪:驱除邪气穴位所处人之孔窍、缝隙 , 肌肉薄弱 , 最易受邪气侵袭 。《素问 。风论篇》即说:“风气与太阳俱行诸脉俞 , 散于分肉之间 , 与卫气相干 , 其道不利 , 故有其不仁也 。”“风气循风府而上 , 则为脑风 。
”同样 , 将穴位定于此处 , 刺激穴位 , 调整经气 , 而使邪由此而去 。正如《千金翼》所说:“凡孔窍者 , 是经络所行往来处 , 引气远入抽病也 。”说明在孔窍、缝隙处定穴 , 经络气血运行往来流畅 , 经气渗灌流注旺盛 , 有利于“引气”而“抽病” 。这些部位易于得气 , 也为其驱邪治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少:首先为组织损伤少 。在“三边”“三间”部位定穴 , 穴下空虚而组织疏松 , 便于运针 , 进行各种手法操作 ,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 收到好的疗效 。
由于其处组织疏松 , 空隙较大 , 不容易在运针操作时损伤组织引起疼痛 。可以想象 , 倘若在筋骨及肌肉之间取穴 , 其组织致密 , 肌肉紧厚 , 不利于提插捻转等操作 , 且易致疼痛而滞针 , 给受治者造成痛苦 。其次 , 由于造成的损伤少 , 痛苦少 , 易于运针操作 , 则针后的后遗不适感也就减少了 。虽然针刺的后遗不适感与手法关系最为密切 , 但取穴不当 , 也会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 正所谓“中肉节则皮肤痛 。
”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取穴时避开肉节处 , 而于其边取 , 于其间求 , 就可以减少针刺后遗不适感所以我觉得对于腧穴定位 , 以杨甲三教授的理论是很完备的 , 而且我推荐大家读一读杨甲三教授主编的五版《针灸腧穴学》书中很详细的介绍了经络腧穴的各种知识 , 我根据杨甲三教授的经验编写了针灸腧穴助记歌诀 , 现节选一部分分享给大家:1、中府肺募穴 , 手足太阴交 , 云门下一寸 , 第一肋间凹 , 六寸旁中开 , 咳嗽气喘消 , 愈胸肩背痛 , 5 , 8零点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