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文化民俗,你可知晓?

埃利斯曾说过:“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 。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存在民俗,他与文明一样,他们都很脆弱,需要我们的保护,那么,你对世界各地的民俗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哈尔滨文化民俗 。
一提起哈尔滨,人们就会想到尖尖的屋顶、教堂的钟声,恍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就在哈尔滨市从景观到文化尽刮“欧陆风”时,有一种宝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却几乎被遗落民间 。36.7精品艺术画廊 。
京旗文化、“三皮”文化、满族秧歌……打开哈尔滨民族物质文化之窗,就会发现,如果挖掘保护好这些遗落民间的民俗瑰宝,就可以整合民俗资源,可以发展民俗旅游,可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哈尔滨市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曾经进行过民俗文化开发的初步尝试,但目前较为散乱 。据介绍,阿城区以金源文化为依托,建设和发掘的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及会宁府遗址每年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来访;南岗区红旗满族乡的“满族风情园”、“满族文化博物馆”年接待参观的群众达几十万人,还举办了具有传统满族文化特色的“农耕节”;依兰县迎兰朝鲜族乡围绕巴兰河漂流项目,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游;巴彦县洼兴镇高丽寨村依托穿村而过的旅游小火车资源,已建成有名的朝鲜族风情旅游观光村,每年都有大量韩、日客人来观光 。
哈尔滨市一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初步开发 。以桦树皮文化、兽皮文化和鱼皮文化为主的“三皮”文化目前蜚声海内外,其中着名桦树皮艺术家刘恒甫在太阳岛上建设的黑龙江民俗艺术馆已收藏了诸多民俗艺术品;以倪秀梅为代表的方正剪纸、以王训月、李凡丁等为代表的阿城版画艺术也远近闻名;五常市拉林满族镇大力挖掘满族京旗文化遗产,整理并申报了“满族秧歌”、“葫芦雕刻工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
【哈尔滨文化民俗,你可知晓?】梳理哈尔滨市已有的民族物质文化资源开发项目,可以发现,其中有创新项目,但也有一些因开发建设的“门槛”较低而出现结构雷同、档次低劣的现状 。业内人士提出:有关部门要提高民俗旅游开发项目审批中创意评审的门槛,对创意策划平庸、民族物质文化资源准备欠缺、破坏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均应慎批或不批 。
资源开发,规划先行 。有专家提出,长远来看,哈尔滨市应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大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通过省市共建形式,补充、修改旅游规划,把民俗旅游整合进来,共同开发建设民俗文化村等项目,形成集约效应 。此外,还可在民间广泛征集各类具有关东特色的民俗物件,如乌拉、老式车轱辘等,进行集中展览展示 。同时,还可深挖民俗文化底蕴,组建萨满舞、俄罗斯风情舞剧团等,在重点户外区域设置“秃尾巴老李”、“关东十八怪”等历史典故雕塑和壁画,并开展“三皮文化”、剪纸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进一步增强民俗文化内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