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跋高度多少米,景洪城区海拔高度

1,景洪城区海拔高度 景洪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云南省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 。景洪市的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485米,市府所在地海拔552.7米 。552.7米 。

云南西双版纳跋高度多少米,景洪城区海拔高度


2,西双版纳海拔是多少西双版纳地貌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海拔800~1300米的低山区,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65.3%,构成西双版纳地貌格局的主体 。次为海拔500~800米的低丘区域,占西双版纳的19.4% 。1300~2500米的中山区占 10.6% 。拓展资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 。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 。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 。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政区” 。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云南西双版纳跋高度多少米,景洪城区海拔高度


3,云南省西版纳洲海拨是多少 西双版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下,景洪市海拔仅580米左右,勐海1300米左右,勐腊1200米左右 。海拔为1270米 。沧源机场是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的在建民用机场 。该机场建设有利于消除该地区的交通瓶颈,对对外开放、旅游、脱贫、维护稳定和救灾有积极意义 。该机场已立项,将于2015年通航 。【云南西双版纳跋高度多少米,景洪城区海拔高度】
云南西双版纳跋高度多少米,景洪城区海拔高度


4,西双版纳海拨多高 西双版纳地区属滇南峡谷——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为无量山、哀牢山余脉之尾稍 。澜沧江纵贯全州,南流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而入太平洋称为湄公河,是一条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黄金水道 。全州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 。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5 。1%,盆地(平坝)占总面积的4 。9%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下,景洪市海拔仅551米 。可以私聊我~5,西双版纳是傣族人居住的地方位于县的佛塔是西方版纳最著名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洲景洪市的曼飞龙白塔是西双版纳最著名的佛塔曼飞龙白塔,也称大勐龙佛塔,是一组群塔,由九座白塔组成,主塔高16.29米,四周八个小塔都高9.1米,造型优美,风格别致 。景真八角亭也称勐真佛塔,高15.42米,宽8.2米,呈八角形,有人字形屋脊,一层套一层,一直到塔顶 。塔顶有一个伞状顶帽,刻有网状哨眼,风一吹动,便发出哨声 。据傣族佛经记载,这个佛塔是古代傣族佛教徒,仿照佛祖释迦牟尼的帽子式样修造的,是傣族佛教建筑艺术中的珍品 。6,地理大侠帮帮忙请问云南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是纬度最高主要是季风因素和地形因素引起的 。在高纬度的西双版纳出现热带雨林的一个重大原因,是这里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面和西面的中山、高山阻挡着来自西北方的冷气流,低山沟谷及低丘上冬季(干季)有浓密的大雾,形成了热带雨林必需的炎热、潮湿气候条件 。但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边缘化的热带雨林,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纬度高达22度,远离赤道,湿热条件不足,特别是有明显的旱季(11月至翌年4月) 。因此,与典型热带雨林比较,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季节性落叶的植物达到10%左右,板根和藤萝较小,附生植物较少 。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沟谷,封闭地形形成了多湿高热的小气候,出现以望天树、版纳青梅、绒毛番龙眼、建血封喉等为标志的热带季节雨林;在海拔900~1800米的一些山地上,由于地形的逆温效应,也形成了温热多湿的小气候,出现以盆架树、云树、滇楠等为标志的热带山地雨林 。原因是你很瓜 。受季风影响形成7,傣族人居住的地方海拔多少米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 。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 。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 。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 。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图24),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凉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 。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 。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几乎村村都有佛寺 。规定在佛寺的对面和侧向不许盖房子;民房的楼面高度不许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的台面 。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村里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头人相比,但还在建房上作了许多规定,如劳动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准做雕刻装饰,廊子不许作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甚至楼梯也不许分作两段,楼上楼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长的木料,还不得用石头柱础等等 。这种种限制的确也影响了民居建筑在技术上的发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长的寿命 。竹楼是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它那美观的楼顶,传说里称之为"诸葛亮的帽子" 。傣家竹楼为杆栏式的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 。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 。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 。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 。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 。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 。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 。傣家人喜欢在竹楼周围载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满诗情画意 。8,西双版纳的干栏式建筑的优点气候方面 生物方面 地形方面干栏式建筑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地面的处理工作,放火烧荒后就可以建房,而且满足了居宅防潮抗洪的实际需要,也解决了南方气温较高而需降温、通风问题 。但由此带来的建筑困难也比一般地面建筑大得多 。干栏式建筑更以气候为主,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防潮湿的建筑形制,特别是仓廪建筑采用这种形制的用意更为明显,以适应潮湿多雨的需要 。干栏式建筑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篾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 。房顶用草排或挂瓦 。干栏式建筑西北——东南走向,门的朝向向南偏东10度左右,这个朝向在冬季日照时间最长而夏季最短,避开了夏季的炎热,增加了冬季的采光时间 。所以对长坡檐,无窗户的干栏式建筑,这个朝向选择是非常符合实际的 。迄今当地的建筑仍继承了这个合理的朝向选择,门户向南偏东5~10度是最好的朝向 。建筑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朝向布局根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的建筑遗迹平面图分析,3幢建筑均呈西北——东南的走向 。从朝向看,座东北,朝西南,这样建筑的朝向与现在的座北朝南方向选择有很大差别,对采光、通风、取暖、避寒都不利,从河姆渡文化的生产力水平看,与原始居民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成反差,这种特殊朝向选择需要对干栏式建筑本身特点进行探讨 。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均未有完整的建筑遗迹出现,因为从建筑技术和材料看,干栏式建筑非常容易倒饵,据民族学资料,云南傣族同类建筑使用最长年限为15年 。由于砍伐、加工上的困难,估计倒坍后的建筑构件又被河姆渡人用于建新屋的材料,只有入土的木桩较多留存下来 。推测当时的建筑还未开窗,而门的位置与傣族的干栏式建筑一样是开在山墙面的,具有出入、通风、采光、排除烟尘的诸多功用 。干栏式建筑西北——东南走向,门的朝向向南偏东10度左右,这个朝向在江浙地区冬季日照时间最长而夏季最短,避开了夏季的炎热,增加了冬季的采光时间 。所以对长坡檐,无窗户的干栏式建筑,这个朝向选择是非常符合实际的 。迄今当地的建筑仍继承了这个合理的朝向选择,门户向南偏东5~10度是最好的朝向 。当然这是通过实践和生活积累得来的 。由木桩、地梁和地板结合构成的建筑基础干栏式建筑凌空地坪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地面的处理工作,放火烧荒后就可以建房,而且满足了居宅防潮抗洪的实际需要,也解决了南方气温较高而需降温、通风问题 。但由此带来的建筑困难也比一般地面建筑大得多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能否成功基础是关键,干栏式建筑显得尤为重要 。河姆渡遗址的建筑基础桩木有圆桩、方桩、板桩之分 。方桩体积较大,一般截面为15×18厘米,入地深度也比圆桩要深50~100厘米,可起承重桩的作用 。其分布也有规律可寻,一般间隔距离1.3米~1.5米 。圆桩的数量很多,直径大小变化也较多 。板桩数量少,布置较密 。通过对第四文化层桩木底部的取样调查所知,各种形式木桩的底部一律砍削成尖刺状或刃状,可知是用打入法处理的 。桩础完成后,接下去架设地梁,方桩上端面凿有凹槽用于拼接地梁,有的圆木上端原来留有叉子,也可以用来承托地梁或屋梁,关键性的构件如中柱、转角柱,凿有穿孔卯口和互成直角的卯口,辅以绑扎作进一步固定 。地板铺放在地梁之上,多数未经固定,这样便于原始居民通过活动地板向下倾倒垃圾 。基座开始是平稳的,但因土质松软,有些部位会沉降 。这时先民把准备的圆木甚至地板往地梁下作桩木支撑,日复一日形成基础部分桩木林立的结果 。从上面基础工程看,开工前需要对建筑负荷有个计算,以决定用材的规格和数量 。然后根据建筑面积,室内分隔要求,在现场放样 。最后选择座标,以保证木桩的平行垂直,保证下步的梁柱安装工程 。带横撑的梁架结构河姆渡人在建筑上部的空间用柱和梁做成构架,来承托树木枝干结成的方格网状檩架的屋面,然后铺设茅草或树皮完成屋顶防雨遮阳的工程 。这种以梁柱为主的构架结构技术是建筑技术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奠定了统木构古建筑的基础 。从桩础遗迹看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只有4根立柱,有一根立柱为室外走廊平台所用,这样,还需要两根立柱,才能支撑坡长5~6米的屋面 。那么河姆渡人是怎样架梁结顶的呢?遗址出土的编号为59的木构件,是考古、建筑专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构件 。该件是一根长2.63米,直径18厘米的两头榫,榫的体积比较小,位于截面中间,所以建筑专家认为这是一根立柱,是一根屋梁和地梁之间的立柱,这根立柱作为中柱太低,而作为檐柱又太高,因此它在屋内的空间位置应在中柱与檐柱之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