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复位按钮 智能电表排行( 四 )


当前智能电表依然存在部分局限 。根据《欧盟 AMI 经验对下一代 IR46 智能电表 规划的启示》,现有局限包括:1)当前以窄带单载波为主要通讯方式通讯速度较 慢,无法抄读小时冻结数据,难以满足时效性的要求;2)现有的载波通讯技术 没有采用加密措施,数据存在被篡改的隐患;3)现有的通讯规约设备地址未考 虑未来 IPv4/v6 化需求,与电力物联网融合度不佳,需要改进;4)不支持高级费率系统,无法支撑新电改下电力市场交易和新能源消纳方面的需求;5)当前 智能电表并未充分考虑智能水表和燃气表、充电桩低成本接入的问题,没有下行 通讯接口,不能充分为未来综合能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6)现有电表无谐波分 析和无功监测功能,对劣质逆变器以及充电桩等用电负荷无法有效监管,用电故 障、漏电保护等高级功能尚待开发;7)现有标准对智能电表可靠性设计和评价 不足,只能巡检或定期更换 。
针对目前的电表局限以及电力物联时代的要求,我们对下一代智能电表的发展方 向进行展望 。1)在通讯技术和加密措施方面,新一代智能电表将采用高速上行 的通讯模式(HPLC),同时在高速通讯模块中引入 IPv6、网络管理、传输层加 密、时间片管理等方面以解决加密与物联网兼容性等问题;2)增加更高级的费 率系统,分时段记录电力信息,以满足电力市场交易的需求;3)在知情权与用 户体验方面,智能电表能够支持标准统一的家庭显示终端,电表增加蓝牙接口, 方便与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通信,保证用户知情权,提升用户体验;4)在升级 换代方面,智能电表管理芯为高速大容量的 CPU,与计量芯分离,引入实时多 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在线平台升级;5)在检测方面,采用面向对象的通讯协议, 协议中把用电信息与设备信息进行分类和独立权限管理,为运维提供可能,同时 增加多维的自监测功能(电压、电流回路、环境温湿度等),将定期更换变为按 需更换;6)在谐波处理与过载保护方面,充分利用新一代电表高速采样与谐波 处理能力,对电力线路过载、短路、恶性负载等方面自动诊断,增强对配电侧的 设备监控,为用电安全提供保护;7)在综合能效管理方面,留出下行通讯端口, 为与其他智能终端互联互通提供技术支撑 。
我们认为,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布局的逐步深化,智能电表也将不断“进化”, 增加更多高级应用需求,其核心在于新标准下电表将管理与计量分离,为其快速 迭代升级提供了可能 。在泛在物联网时代,智能电表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不 再仅仅是电力信息的计量的工具,还是数据采集的智能终端,电表龙头企业长期 投资价值凸显 。
3、 新标准将带来行业格局长期改善经过周期波动后,参与国网电表投标企业数量明显下降 。2015 年大约有将近 120 家企业参与投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随着近年国网招标量下降,部分企业放弃 参与电表招标 。最近几批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设备招标中,参与投标的企业数 量下降为约 90 家,随着行业周期波动,部分落后企业逐步退出国网招标 。
梯队分化明显,未来份额将向龙头集中 。以 2019 年第一批招标为例,中标金额 超过 6000 万元的企业有 50 家,超过 1 亿元有 30 家,超过 2 亿元有 15 家,超 过 3 亿元有 2 家,中标最少金额为 1153 万元,CR10 市场份额约为 34%,虽然 相比于其他国网统一招标环节,智能电表格局较为分散,但是电表企业已经形成 了明显的梯队分化 。
技术门槛更高、价值量更高的三相电表投标参与者明显较少 。2019 年第一批招 标中 2 级单相电能表竞争最为激烈,中标企业有 60 家,而 1 级三相电表中标企 业有 31 家,竞争压力大幅降低 。2 级单相表 CR10 为 24.4%,而 1 级三相表的 CR10 达到了 50.9%,行业竞争格局明显优于单相电表 。三相表相比于单相表结 构更加复杂,同时价格更高,目前三相表价格平均在 350 元/只以上 。三相表对 企业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份额更加向第一梯队企业集中 。我们认为,随着新标准的推广,国网体系智能电表进入门槛将大幅提高,行业 整体集中度会明显提升,龙头企业将会持续受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