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 。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 。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 。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 。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 。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 。
2、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
3、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 。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 。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
4、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
5、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 。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 很感动,依依不舍 。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 。
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6、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 。他一生只画 兰、竹、石 。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 。这正好与他倔强不 驯的性格相合 。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 。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