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的由来
古时候,滇南蒙自县的南湖之中有一小岛,岛上绿树成荫,环境幽静 。有一位秀才为了赶考,在此专心攻读 。一每天,他的妻子从家送饭给他吃 。秀才很爱吃米线,但因他家离岛较远,而且必须走过一道长长的桥方能到达,所以妻子每次送来的米线都因路远时间长而凉了 。
一天中午,妻子念其丈夫读书之苦,就炖了一只又肥又壮的母鸡 。鸡炖好后,一层厚厚的黄油覆盖在汤上,又鲜又香 。她把鸡肉和鸡汤装入罐中,正准备给丈夫送去,忽然有人来叫她 。待她急急忙忙办完事情回来,日已偏西 。她唯恐饭菜已凉,尝了一下,发现鸡汤还热得烫嘴 。她赶快拾起瓦罐,带上米线,穿小道,过长桥,来到丈夫身边,将米线往鸡汤里一烫,随即捞出放到碗中 。秀才吃后十分满意 。
以后,尽管秀才的妻子天天还是要穿小路,过长桥,但因厚厚的油层将汤盖得严严实实,秀才便能顿顿吃上滚热鲜香的米线了 。“过桥米线”也就因此得名 。方法传开后,人们纷纷仿效 。有的还将切得薄薄的生鱼片、生肉片放入汤中余熟,再夹米线和菜就汤吃,更增加了过桥米线的风味 。
云南过桥米线的典故
“过桥米线”始于清朝 。相传清光绪年间,滇南蒙自县的南湖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有一位名叫张浩的秀才为了赶考住在这里攻读 。她的妻子每天从家里送饭给他吃 。
秀才很喜欢吃米线,其妻常为他做米线吃,但因离家较远,而且还要过一长桥才能到达小岛,饭菜送到时已经凉了 。一天中午,她煮了一只鸡和米线一起入罐再炖,汤面浮了一层很厚的油,准备送给丈夫吃 。她刚要出门时,突然晕倒在地,待到醒来,日已偏西,她用手摸汤罐还是热烘烘的,连忙送去给丈夫吃,鸡汤和米线仍然是热的,丈夫吃了很满意 。
究其原因是因为鸡汤被厚厚的一层鸡油覆盖着,保住了热气 。其妻从中得到启发,后来又把猪肉片、生鱼片等放入汤中汆熟后,和米线一起入罐保温 。这样秀才就能常常吃到热米线了 。“过桥米线”由此得名 。
后来,建水县李马田锁龙桥外有一米线馆,收集和总结了当地群众食用米线的各种烹调方法,采用汤汆米线法,很受群众欢迎 。人们常常相约过锁龙桥吃米线,这样“过桥米线”就更加广泛流传开来成为闻名中外的菜品 。
过桥米线的食疗价值
米线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的特点,特别适合火锅和休闲快餐食用 。
过桥米线的食用指南
过桥米线由汤、片、米线和佐料四部分组成 。米线则以细白、有韧性者为好 。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鹅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鹅、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 。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
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注:一般封顶的油为鹅油) 。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用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 。然后放入香料、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 。
过桥米线就是在煨好的鹅汤中加入米线和其他食品的一种独特的吃法 。初去云南吃此小吃的人如不向别人请教会闹出笑活:汤是滚烫的,由于表面有一层鹅油,一点热气也没有,初食者往往误认为汤并不烫,直接用嘴去喝,这样很容易烫伤嘴皮 。因此,不能用嘴直接去喝汤 。在食用时应先食鹌鹑蛋,再食生片,趁汤是最高温的时候将生片烫熟 。过桥米线是分食的,每人面前生片、鹅汤、蔬菜、米线各一碗 。
推荐阅读
- 豆渣美味的做法视频 豆渣的做法
- 薯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薯条的制作方法
- 端午节的来历儿童版
- 东山羊是哪里的羊 东山羊
- 展示自己的经典语录
- 精卫填海的精卫指什么
- 龙眼蓝标和绿标的区别
- 写天气晴朗的句子
- 描写迷惑的好句
- 有关农业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