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抛弃了我父母:“买智能手机的钱 我想留着买墓地”。( 三 )


时代抛弃了我父母:“买智能手机的钱 我想留着买墓地”。


在小区门铃智能化的图景中,独居老人就像一块错置的拼图 。80多岁高龄的褚奶奶去年7月刚从北京搬回上海 。虽然没有和孩子住在一起,但一个人的饮食起居并没有太多不便 。
因为每天会有外卖小哥来送餐,有家政人员来做清洁,每周都有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平时还有快递小哥来送孩子帮她网购的保健品 。过去她可以靠屋内的门铃对讲机来开门,一天接待几波人都没有问题 。可自从安装了智能门铃并绑定了她的手机后,开门成了她近一年来都没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
按照智能门铃的原理,在门口按铃呼叫住户后,电话会呼到住户绑定的手机上,接通来电并按下“*”号键即可开门 。问题在于有时候手机铃声响起后,即使褚奶奶已经按下接听键,调出键盘反复按“*”号,住在一楼的她还是迟迟听不到外面铁门解锁的声音,她不得不亲自走到大门处接人 。
时代抛弃了我父母:“买智能手机的钱 我想留着买墓地”。


“一开始,装门铃的人说我的北京号码不行,我女儿就给了我一办了一个上海号码,换了新手机,但还是开不了门 。”最焦虑的时候,褚奶奶一天给街道打了四五次电话,请他们帮忙联系提供智慧门禁系统的公司来解决 。但是大半年过去,解决方案换了又换,智能门铃依旧不给力 。譬如他们尝试过给褚奶奶安装无绳座机并将绑定的手机卡插进去,结果却时好时坏 。“他们刚装好那段时间,门是能开的,但是等过一段时间就又不能开了,都来修过好几次了 。”至今已换过两部座机的褚奶奶被折腾得十分疲倦 。
被“智能”这个前缀拖累的不止褚奶奶一人 。她告诉采访人员,之前常常听到门口有人喊“开门”,是给三楼的住户送老人餐的工作人员 。一楼的褚奶奶至少还能忍一忍,退而求其次,可要三楼的老人跑下来开门谈何容易?所以那位老人最后选择将自己的门禁卡直接交给送餐人员 。
看着桌上两部“陌生”的智能手机,再看看墙壁上已经弃用的门铃对讲机,褚奶奶不禁委屈,“真怀念老传统那套东西啊,多方便 。”
解决方案
智能门铃不“智能”的症结到底是什么?根据智慧门禁公司的说法,房间信号是罪魁祸首 。和褚奶奶在大门外道别时,采访人员又测试了一次门铃,这次手机开锁倒是罕见地成功了 。可惜回到屋内后,智能门铃又失灵了 。
为了解决信号问题,智慧门禁公司提议为褚奶奶安装一部支持4G功能的座机,再帮她办一张4G卡 。“我除了接打电话根本不用手机,为什么还要换卡?是你们要换门铃,为什么还要住户去适应你们?”褚奶奶激动地说,这种“强人所难”的解决之道显然不够服人 。当智能技术以民生工程的名义大行其道时,如果让老年群体落了单,那么“智能”的意义便打了折扣 。
03
关掉人工窗口 方便了谁?
看病,至少提前一天预约,请回吧 。
要缴医保,我们不收现金,请回吧 。
想缴养老金,去“XX办”申请,没有智能手机,请回吧 。
医院的队伍没有往日长了,消失的人是谁?排队看病的老人少了,不少人被要求回去预约后再看病 。偶有几位不识字、眼神不好的老人,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颤颤巍巍地在机器上挂号 。
时代抛弃了我父母:“买智能手机的钱 我想留着买墓地”。


没到下午三点,社保服务中心人工窗口都已关闭,但为了缴个医保、拿个养老金,很多“候鸟”老人免不了折腾几趟,买机票、乘火车亲自回老家办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