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明朝家具:传统家具的鼎盛时期,“十六品”成为家具发展历史顶峰( 二 )





架子|明朝家具:传统家具的鼎盛时期,“十六品”成为家具发展历史顶峰


单独看拔步床的外形,就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了一个木质平台上。平台的前沿会比床的前沿还要长出二、三尺。平台的四角立柱,会用木质围栏镶嵌。
有的拔步床的两边还会被安上窗户,这样就可以使得拔步床前形成一个小篮子。人们还会在廊子左侧摆置一张小桌,桌子上一般会放上镜子、梳妆盒、灯台,桌子下放两张凳子,方便男女主人梳妆打扮。
廊子右侧会摆放衣笼或者便桶,这样放下床帐后,人们可以在帐内直接穿衣。就这样,拔步床成了一个房中房、室中室。但这种拔步床都是在南方使用,因为南方温暖而多蚊虫,摆放床架就是为了能够挂蚊帐。
而在天气寒冷的北方,人们一般多睡火炕,就算是用床,为了保证室内宽敞明亮的程度,人们也一般只会在床的两边和后面镶嵌上较矮的床围子。
罗汉床
明代的罗汉床,床体的左右和后面皆装有围屏,三面屏风多用小木块做拼接。最基本的罗汉床的三面围屏就是用三块整板围成的。



架子|明朝家具:传统家具的鼎盛时期,“十六品”成为家具发展历史顶峰


罗汉床与架子床最大的区别便在于没有立柱。罗汉床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三面围板式;二,透雕棂格围屏式。
说到这里,又得提一提床和榻的区别,从汉代至唐代,床一般是主人睡觉的卧具,而榻则是作为主人休息和待客的坐具。但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已经开始逐渐模糊床与榻的概念了。
《说文解字》中就曾经认为,榻就是床,认为床和榻实质上并没有分别。要真说有什么分别,那就只是大小问题。
罗汉床有大有小,人们通常把体量较大的称之为床,较小的称之为榻。
罗汉床的榻体分为束腰和无束腰两种。但是罗汉床不带床架,后背较高,两头被工匠设计为阶梯型软圆角,显得既朴实又典雅。
因为体量较小的罗汉床在寺院里,常供僧侣使用,所以又有“弥勒榻”之称。比如,在明清两代皇宫和各王府的殿堂中都有相关陈设。



架子|明朝家具:传统家具的鼎盛时期,“十六品”成为家具发展历史顶峰


这种弥勒榻通常都是单独陈设,很少成对,都会摆在正殿的阴间。近代的人们多称之为宝座。这种宝座与周围的屏风、香几、香筒、宫扇等进行排列组合,人坐在上面,会显得异常庄重肃穆。
体量较大的罗汉床,既可以睡也可以卧。主人想要午睡、小憩时都可以躺在大罗汉床上。故而大罗汉床,多会被设置在客厅、画室、书房、禅堂等地。
若是大罗汉床被放置在客厅,那么中间会摆上炕几,两边设置坐垫、靠枕,用以待客,就相当于现代的沙发。而床上的炕几就相当于现在的茶几,既可以依靠,也可以摆放茶具、棋盘等。
简单来说,罗汉床就是一种可供坐卧两用的家具,放在寝室可以说是床;放在客厅可以说是\榻。而且这也迎合了现代人对家具功能多元化,布置多样化的需求。
明代的床榻类家具造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有人说:明代床榻类家具,既有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劲,又有道家“无为”的柔和,刚柔并济。



架子|明朝家具:传统家具的鼎盛时期,“十六品”成为家具发展历史顶峰


这件明式内翻马蹄光素罗汉床就非常完美的体现了这两点。这架罗汉床的围屏是五屏风,中间高两边低。床上有一条束腰。牙条和束腰是一块木头连着做的。看他的内翻马蹄!雄健有力!不管是大曲率的构建还是小曲率的转角装饰,都有着流畅的线条,体现了隽永的线条美和高雅的意蕴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