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自我分化的人,他会有一种很强的边界感,不容易被激惹,因为他知道:
“这是我的人生,与他人何干?”
作家洪晃就是这样的人 。她有一个绰号,叫“名门痞女” 。
因为父母离婚,12岁就被送去美国留学,被欺负、被孤立,洪晃也一度对父母充满怨怼,性格乖张,浑身戾气 。
是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洪晃的一生:
“你想好了,我们两个人可以成为你这一辈子所有失败和痛苦的原因 。或者你不管这件事,去走你的路,活你自己的一辈子 。”
原生家庭不是作恶的借口 。
但在郑爽的家庭里,一个强势且牺牲感很强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以及一个始终活在“受害者心态”里的孩子却紧密联结 。
他们就像是互相咬合齿轮,又如埃舍尔的那副名画:《手画手》 。
到底谁是这个家庭系统的病因,谁又是恶果,也许已经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难解 。
这个家庭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病患 。
集体失格的时代
家庭可能不失格吗
家庭也不是孕育郑爽之恶的罪魁祸首 。
家庭治疗的系统观,倡导的是不止是透过家庭,还要从学校、单位、乃至社会大的系统去发现问题 。
在郑爽代孕门里,我看到最犀利的一句提问,来自博主三表龙门阵:
中国的公共媒体为什么乐此不疲地消费一个疑似精神障碍者?
郑爽的“疯”其实由来已久 。
早在2018年,综艺《这就是铁甲》的播出,就让郑爽一张崩溃照被顶上热搜,为节目带来了一波流量 。
她在电视剧《青春斗》发布会上,自扇耳光的一幕,也是上热搜的名场面 。
根据郑爽妈妈的访谈,郑爽也的确长期在接受心理咨询 。
可是如果郑爽精神状态真那么差,为什么“还要”让她一直出现在聚光灯下,为什么“还能”让她一直出现在聚光灯下?
一些综艺甚至就是看中了她的“敢怒敢言”,所以邀请她去点评赛况 。
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哲学家福柯考古了人类的“疯癫史”,他在史料中发现:
早在中世纪,展示疯子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风俗 。
在德国的某些疯人塔上,装有栅窗,可以让人们看到锁在疯人塔里的疯人,这些疯人成为城关的奇特一景 。
1815年,据一份提交国会下院的报告说:
伯利恒医院在每个星期日展览精神病人,参观费为一便士 。展览收入每年高达近四百磅,也就是说每年参观者多达九万六千人次 。
而在法国,迄大革命为止,游览比赛特尔、参观疯子一直是巴黎波西米亚区资产阶级的周末娱乐项目之一 。
这些不幸者的古怪表现及其境遇,引起观众的嘲笑和侮辱性的怜悯 。
可悲的是,200多年后的今天,消费“疯癫”的传统,依旧在娱乐圈上演 。
除了互联网的审丑狂欢外,还有愈演愈烈的物质崇拜 。
作为一个顶流明星,郑爽不久前还因为1.5亿豪宅上热搜,却疑似在录音里说出弃养的理由,是因为“养不起”这种话 。
1.5亿豪宅,竟然容不下两张婴儿床?
这听起来太荒谬了 。
可是仔细想想,现在很多富人不就是活在欲壑难填,一直处于一种钱还不够多,随时可能阶级滑落的恐惧中吗?
推荐阅读
- 狗怕热还是怕冷
- 狗狗蜷成一团是因为冷么
- 微单有必要买吗?
- 狗吃鱼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baby整容对比,baby整容式照片流出
- 微单是无反吗
- 微单是卡片机吗
- 小编分享有的地方有给老人过米寿的风俗,那寿星的年龄是。
- 我来教你游泳是夏季消暑的好选择,但在室外游泳可能会中暑,是真的吗。
- 微单有延时拍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