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文化的一抹重彩:历法

维吾尔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维吾尔族同胞不光能歌善舞,同样他们的头脑思维也是极其的强 。维吾尔族的历法起源早,历法包含了需要天文学的知识 。接下来就由小编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维吾尔族文化的一抹重彩历法 。
维吾尔族的天文学知识源远流长 。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哈斯·哈吉甫在其《福乐智慧》一书中介绍了当时的许多天文学知识,并在第五章《论七曜和黄道十二宫》中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七曜和黄道十二宫 。作者介绍了七曜的名称、特性、位置及其出现的时间,并根据“地球中心说”列出了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顺序,画出了七曜星图 。所谓黄道十二宫,即十二个星座,把天空中一年四季出现的可以观察到的星群分为12组 。
他说:“除了七曜之外,还有黄道十二宫,有的成双成对,有的孤闱独守 。”明确指出了黄道十二宫在星空中相互为邻,一年中按季节出现,不断交替变换,每一个星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月份、季节 。即十二宫分属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为三宫 。他又把十二宫分属火、水、气、土四种物质 。火、水、气、土不仅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而且认为生命也是四要素组合成的 。他说“四要素给合,才能构成生命” 。
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在其《突厥语词典》里也收集了许多文学的资料,如:“傍晚出现火烧云,妻儿如亲人;清晨出现火烧云,家中起哭声 。”“月出晕伴生,白云浮晴空 。云头堆叠起,大雨自天倾 。”民间也有“月晕白,雨雪来;月晕红,天放晴”的说法 。维吾尔族民间把金牛宫之七星称为“于凯尔”星座 。夜行人利用这个星座定方向,如同使用罗盘 。人们认为,于凯尔渐大,天气就会变化 。维吾尔族谚语说:“于凯尔掠过天边,节气就属夏天 。”
据民间星相家的说法,于凯尔一年中有40天栖于地上,这时的天气最热,被称为伏天 。40天之后,于凯尔重新升入星空,植物开始结籽 。民间有“七星显,天气变;七星不坠,地温不升”的说法 。维吾尔族民间还把北极星称为“铁木尔阔足克”(意为“铁桩”),并把此星作为夜间行路或军队夜出时方向的标尺 。对火星、金星、土星、水星等星体予以维吾尔族的称呼,并正确认识到这些星体运动与地球气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
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多种历法 。最早的是回纥汗国时期使用的12兽历法 。12兽名称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每12年循环一次 。据考古和文献资料,高昌回鹘王国时期使用一种叫“七曜历”的历法,即以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纪日的历法,也即以七日为一周年历法 。
据在高昌遗址发现的回鹘文历书断简研究,这种历法每日先用杰特语记七曜日名称,次译中国甲、乙、丙、丁等十干之音,最后以杰特语记鼠、牛、虎、兔等12兽名,又在其上的每第二日,用杰特语译出中国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之名,而以红字记之 。这种历法可说要杰特、中国、突厥三种历法的整合体 。
据法国学者沙畹考证,七曜历于唐开元七年(719年)由摩尼教传教士传入中国,后来中国影响很大 。根据乌鲁伯克留传的历书考证,高昌回鹘使用的另一种历法,一年分12个月,2—11月各月,皆以数字为次第 。唯独首月和末月名称不同,首月称“aramai”,意为斋月;末月称“carsapat”,意为腊月 。此与中国历法谓此二月为正月、腊月相似 。每月上旬,中国历称“初”,高昌历法则如“yangy”,意为“新”,二者形式相同 。因此,高昌回鹘的历书实仿中原历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