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根脉的:畲族族谱( 二 )


还有一些畲民族谱则附会先祖跟随闽王王审之入闽 , 如《雷氏族谱》云:“唐光启二年盘、蓝、雷、钟四姓有三百六十余丁口 , 从闽王王审之为乡导官 , 分乘五大船由宁波渡洋入闽 , 船在洋中遭风阻 , 乃靠连江马鼻登岸 , 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 。”畲民族谱虽在多方面一如汉人之谱 , 但也多多少少保留着盘瓠始祖的痕迹 。如宁德猴墩《雷氏族谱》中的“驸马忠勇明王龙公像”、“龙公赞”、“凤凰山忠勇王坟茔图”、“得姓源流图”、“龙首师仗志”、“上古开派分姓开祥图” , 福安田螺园《冯翊雷氏宗谱》中“凤凰山祖祠记”、“广东盘护王祠志” 。
但漳浦县畲民蓝氏族谱则已经完全与汉族族谱汇为一流 , 丝毫看不出其祖先源出畲族的记述 , 他们称自己家族的堂号为“种玉堂” , 意即先祖来自陕西蓝田 , 因该县盛产美玉名传天下 , 所以名门出贤子弟喻为“蓝田生玉”或“蓝田种玉” , 漳浦畲民蓝氏的“种玉”堂号即源于此 。漳浦蓝氏家族还编制了先祖从黄帝以来的世系 , 并以唐代扬州节度使蓝明德及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为直接先祖 , 经过对其先祖世系的编排 , 使人们从其族谱中看到一个世泽流长 , 宗光发扬的汉族世家 。难怪近人称“漳州蓝氏一族看不出有畲族的皮肉” , 在解放以后政府对漳浦一带蓝氏族众进行科学的族属鉴定后才划归畲族 。
由于畲民在接受汉文化教育方面相对薄弱 , 因此相当多畲民家族延请汉人知识分子代为修撰族谱 。如宁德猴墩《雷氏族谱》在光绪二十三年由童山缪书亨修撰 , 后由其子缪培深续修 。缪培深在《雷氏续辑谱序》中云:“闽川猴墩雷氏谱 , 前修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岁 , 系余先严主笔 , 时余在侧焉 。越三十有一载 , 起杰、起权、起袁辈 , 暨各房长先生 , 合议续修 。
【延续根脉的:畲族族谱】而余尝主冰镜先生家 , 归好难忘 , 主宾相得 , 于是取择吉日 , 开祠发笔 , 采辑丁酉以后诸新丁 , 男女婚配岁庚 , 并志崇祠事实 , 更定新篇……”又如晋江《雷氏族谱》便是请陈姓的私塾先生代笔 , 该谱云:“先祖之事不可忘 , 昭穆之分不可容乱 , 遂集族众 , 特请惠邑黄塘乡新厝陈讳雪观 , 字温如 , 为西席 , 教督子孙 , 谨修族谱……”有些畲民族谱之修撰 , 主要由畲民族人完成 , 家族中知识分子更是承担起编修之重任 。
如宁化县城南乡《雷氏族谱》中刊载了清代汀州府宁化县名人畲族进士雷宏的《世守谨书》:“我先大父慎庵公修谱时 , 与族中伯叔兄弟共订之族规也 。先大父以躬为摔 , 乡族咸孚 。若身为子孙者不能是训是行 , 上羞祖先 , 下渐衾影 , 尚敢望诸一族之人哉?一族之人众矣 , 贤愚不一 , 贤者敦行不怠 , 则愚者也自愧而思奋 , 此一族之兴替所关也 , 故谨载之卷首 。”到了民国时期 , 闽东畲乡出现了闻名故里的畲族修谱先生 , 如雷一声、蓝宗山、钟肇基等 。
畲民不仅和汉族有联宗现象 , 同时也有联谱之举 , 借以把不同宗支的同姓联系起来 , 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如清光绪年间福建侯官县籍的刑部主事钟大琨联络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钟姓官员 , 倡修连环总谱 , 凡钟姓不管畲汉不管何地 , 皆以颖川为郡望 , 共奉一古代汉族名人为始祖 。畲民修谱是畲族更加汉化的表现 , 其最初本意之一是为了免受封建统治阶级对其的民族歧视 , 然而这一行为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形成 , 因此畲民族谱的意义远大于当初修谱者的初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