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独特生活方式:蒙古长调】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说话的语调,有的地区还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民歌 。而蒙古长调便是蒙古族用自己特有的语言以演唱的形式述说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及艺术的感悟 。下面来了解下蒙古族文化的独特生活方式 。
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额尔古纳河两岸山林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也随之从狩猎业转变为畜牧业,长调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产生、发展了起来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逐渐取代结构方整的狩猎歌曲,占据了蒙古民歌的主导地位,最终形成了蒙古族音乐的典型风格,并对蒙古族音乐的其他形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 。长调的基本题材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和宴歌(也称酒歌)等 。
蒙古长调属于蒙古族的音乐,而蒙古族音乐大至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即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在狩猎音乐文化时期,其音乐风格以短调为代表,民歌具有结构短小、音调简洁、节奏明了、词多腔少等特点 。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叙述性与歌舞性,抒情性较弱,这也是原始时期人类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 。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到,一些明显带有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特征的蒙古族民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追猎斗智歌》、《白海青舞》 。
伴随着狩猎生产方式向游牧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二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也发生了从短调民歌向长调民歌风格上的演变,形成了蒙古族音乐史上的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 。从音乐形态学角度上看,此时期既保留发展了狩猎时期的短调音乐风格,又逐步创新形成了长调音乐风格 。就长调民歌本身而言,此时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简至繁、由低至高的继承发展过程 。因此,从公元7世纪至公元17世纪的千年历史中,蒙古族民歌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以短调民歌为基础,以长调民歌为创新,长调民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也是蒙古族整体音乐文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
您还喜欢:
壮族文化:蚂拐节的习俗
彝族年,彝族的传统节日
内容丰富的彝族风俗与文化
烟盒舞的历史溯源及鲜明特色
推荐阅读
- 蒙古族奶茶文化对于蒙古族的影响
- 草原文化的主要表现:蒙古族服饰
- 蒙古族的“萨吾尔登”由来及历史
- 独特的蒙古族民间舞蹈“顶碗舞”
- 佤族有趣又独特的“谈恋爱”方式
-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顶碗舞
- 蒙古族的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马
- 蒙古族皮革文化,你了解吗?
- 仡佬族独特文化:两个年节
- 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代表:马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