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1、上海戏剧的代表剧种就是沪剧、黄梅戏、昆剧、淮剧 、滑稽戏 。
2、沪剧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 。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 。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 。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 。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 。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
3、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 。
4、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 。他善作散曲 。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 。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有影响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 。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
5、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 。源于清代盐城县和阜宁县,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 。清代中叶,流行于淮安府(今盐城市和淮安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汉族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 。淮剧后与苏北汉族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可),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淮剧 。
【上海的戏曲剧种是什么】6、滑稽戏是一种新兴的汉族戏曲剧种 。在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 。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滑稽戏的音乐,沿用独脚戏的“九腔十八调” 。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脚戏、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又吸收了文明戏的表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