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海丝绸批发 丝绸面料批发


大东海丝绸批发 丝绸面料批发


历史悠久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左右,即春秋时代以临淄为中心的齐鲁地区 。“齐国给献素缯帛,飞龙凤皇相追逐”,反映了当时丝绸生产水平之高 。齐国生产的“冰纨、绮绣、纯丽”等高档精细丝织品,不仅做到了国内“人民多文采布帛”,能够充分自给,而且还大量输出,畅销各地,以致于“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即《史记》《汉书》所称道的齐“冠带衣履天下” 。秦汉时期,齐国仍是全国的丝织中心之一 。西汉时在临淄设有三服官,每年用精美的丝织品制作皇室宫廷所用的春、夏、冬三季的服装,“三服官主作天子之服 。”也正是由于齐地的丝织品品种多、质量高,赢得皇室宫廷及官府的赞誉,使齐地的丝织品作为中原的骄傲走上了丝绸之路, 或成为对外赠予的礼品 。山东临淄的提花丝织物尤为精巧,同时栽桑、养蚕、制丝、丝织技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波斯、土耳其等地,使丝绸产品远销欧亚各国 。
1934年,中华民国贸易部专门委派官员赵占元到周村进行调查研究,写了一篇题为《周村丝麻业调查》的长篇调查报告,发表在当年9月份的贸易部经济专业刊物《工商半月刊》上 。文章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考证了周村丝绸贸易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当时周村缫丝、丝织、印染和丝绸贸易各业的详细情况 。他最后的结论是:战国以来齐地的丝绸业以於陵为冠,於陵即今日山东长山县之周村镇 。周村东临渤海,西近运河,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品集散地 。这样,从事丝绸贸易的西域和阿拉伯地区的客商被吸引而来就成为可能 。当年车水马龙,来自东北、西北、南方以及国外的客商摩肩接踵 。丝绸从这里出发,经陆路运往开封、洛阳和长安,并辗转到甘肃、新疆,越过葱岭,延绵4000多公里,运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各国 。周村现存唐代摩尼教碑刻,记录了古代中国与波斯的文化交往;从水路通过登州、芝罘等海港,运往朝鲜和日本 。至今,那些虽经岁月洗涤但仍保留着千余年来丝绸印记的地名和许多以蚕丝为素材图案的建筑装饰,无不形象地向世人传诵着一个个有关丝绸历史的美丽传说和曾经的辉煌 。
淄博丝绸历经沧桑,几兴几衰 。明中叶以来,由于历史的机缘,淄博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至周村 。这个原来只有数千余户居民的村镇,明末已发展成以丝绸生产和贸易远近闻名的经贸中心大镇 。到了清初,以周村为中心的丝绸生产印染技术大大提高,加之山东境内所产蚕茧和丝的质量占绝对优势,朝廷减免了周村荒地税和市税 。周村迅速成为中国北方商业重镇,开启了延绵数百年的鼎盛时期 。“济南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周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旱码头”,这与丝绸业强劲带动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成为以周村为中心,辐射山东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奇观 。
丝业兴盛
民国初期,淄博桑园发展到数万亩,淄博全境养蚕户达3. 6万余家,最盛时年产茧达265万斤,成为全省重要的产茧地区之一 。仅周村附近就有5000多亩,年产茧超百万斤 。南至王村,北至长山,西至邹平,东至孝妇河,最适宜植桑养蚕 。这一地区,特别是孝妇河沿岸,桑树叶质较厚,生产的黄色茧丝量丰实 。用黄色茧所缫之丝,在上海出口市场称为“鲁黄”,信誉颇高 。1907年,周村生丝出口额160 万两白银,茧丝出口额500万两白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