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的故事100字 润土的故事( 二 )


她万万没想到“少爷”也不易,他也需要用这些旧木器换成银元去城里租房 。为此两人发生了争执,但没有争吵,或者说“少爷”被“豆腐西施”数落得够呛,一时间竟弄得无言以对 。
这一段太精彩:老家、故居、豆腐、木器,象浓缩的蒙太奇,把两人刻画得栩栩如生 。“少爷”鄙夷,但“豆腐西施”没错,“少爷”也有他坚持的道理,只因彼此生活不易,不过毕竟还是有距离 。
【闰土的故事100字 润土的故事】闰土该出场了 。
中年闰土
一个阴冷的午后,闰土来了,“少爷”大惊 。他本是认识闰土的,但又很忐忑,对眼前的闰土简直不敢相认: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增加了很深的皱纹;眼晴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肿得通红……与少年闰土有着天渊之别 。
“少爷”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已经吐不出来了 。“老爷”,闰土这样的称呼,让他们之间那层可悲的厚障壁再也无法撞开了 。
这是一道世俗的藩蓠,竖起在人与人之间,看似无形,其实高深无比 。眼前这个人再不是二十年前那个机灵的闰土了,他早已融进了生活,扮演着自己应该的角色 。一别二十年,他与“少爷”仿佛来自两个世界,“少爷”对生活充满着憧憬,而闰土已被磨去了棱角,与泥土伴生,在世俗中呼吸 。
“少爷”是悲情的,涌起无比的怅惘 。接下来,在闰土的指使下,他的第五个孩子水生居然给老爷磕头了 。这个孩子有些黄瘦,颈子上没套银项圈,躲躲闪闪,显然他连当年的父亲都不如一一一在“少爷”眼中居然没有保命的银项圈,看来闰土早被生活压弯了腰,生活拮据,即便操劳半生还是每况愈下 。
闰土越来越木讷了,母亲要求他象当年一样对“少爷”叫迅哥,闰土一阵慌张,给了个看似合理的答案:“啊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 。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
沾满风霜的闰土
二十年耳闻目染,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闰土完全一幅下人自居,连叫句“迅哥”也没有勇气 。可以想见他眉间的皱纹不光是生理上的变化,而是时间的堆集,生活的重担,田间地头的劳作早就让他认同了这种自然而然的“规矩”,偏偏他又那么坦然,认为这一切不可更改,仿佛与生俱来 。
与父亲相较,闰土倒退了,因为向“少爷”母亲打拱的水生比他还要胆怯,还怕见生,套着那个时代沉重的枷锁,看样子,这样的循环会世世代代重演 。
所幸还有让闰土高兴的事 。那年头兵荒马乱,苛政猛于虎,哪怕一丁点的礼物自然就会喜上眉梢 。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还有所有的草灰(沙地的肥料) 。
闰土不光得了些木器,连草灰也不放过 。他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木器可以放置在家徒四壁的堂屋,草灰撒在沙地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重要的是,他可以回乡下炫耀:曾经的东家如何仗义,如何善待他们的下人,让乡亲羡慕,自己也会在睡梦中忘却烦恼、偷偷地笑 。
这就是《少年闰土》,这就是《故乡》,这就是鲁迅先生的神来之笔 。转眼,一百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 。鲁迅先生在控诉那个旧社会的同时,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 。
时光稍纵即逝,俗世或许会让你屈从,变成一个又一个木讷的闰土,活成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不过,他也告诉我们,不掘不挠是人生的本真,希望才是永恒的话题,换句话说,唯有秉承希望才可以托起心中的梦想,超越“闰土”和“豆腐西施” 。
回望这个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