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众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日本民众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本军队攻占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并在接下来的六周里,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强奸以及纵火,史称南京大屠杀 。那么,当今的日本社会的普通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普通民众是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的吧 。
日本民众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日本军队在战争中的残暴行为,以及战后修改历史书所引发的争议,都引发国人愤怒 。但是,在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上,却有着人性和历史的多元性及复杂性 。
被冷战改变的反思进程
1945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反思态度是积极的 。大部分日本人将战后悲剧归咎于战时的军事领导,反战和反核武器的声音此起彼伏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后裁决在日本占领南京城的前六周里,约有 20 万中国百姓和战俘遇难 。在这个时期,军事法庭的裁决成为了日本教科书的范本 。除此之外,在公共和私营行业中,近二十万名战争时期领导被免职,超过五千名支持战时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教职员工被免职 。
到了 1950 年前后,冷战的世界格局成型 。美国的目标由最初的惩罚战后日本,变成了重建日本以对抗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崛起 。1948 年 12 月 24 日,麦克阿瑟将军下令释放了远东军事法庭等待最终裁决的 17 人,并宣布结束国际审判 。没有任何国家收到日本的战后赔偿 。
1953 年,日本使者池田勇人(后成为首相)代表日本政府向美国政府承诺,将会全权负责重新建立战后人民的自发性民族主义和自我保护精神 。紧接着,教育部开始收紧其对历史教科书的审批,宣布其中三分之一的书没有达到新的标准 。教育部公开要求教科书 “避免使用过于严苛的语言来形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角色” 以及任何像 “侵略中国” 这样的表达方式 。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期,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从历史教科书中彻底消失 。
“中日友好” 与反日情绪
七十年代初期,中日重新建交,“友谊” 而非 “战争” 成了那个年代的核心词汇 。中国希望得到日本领先的科技和资本支持;同时,日本被巨大的中国市场所吸引 。接下来的几年里,中日贸易由 1972 年的 11 亿美元增加到 1974 年的 33 亿美元 。日本成为中国发展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也开始尽可能淡化对日本战时行为的批评 。1974 年,中国曾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被设定为 “中日友好月” 。
然而,八十年代,日本教育部更加向保守主义倾斜,试图缓和跟太平洋战争有关的所有词语 。日本战时行为不再是 “侵略” 而仅仅是 “不合理” 。在历史书上,“日本侵略中国” 被代替为 “日本占领满洲”;“日本侵略中国东三省” 被代替为 “满洲事件和上海事件” 。
日本 “修正派” 的文章也开始越发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南京大屠杀指挥官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声称,日本军队从未在南京滥罚无辜,所谓的 “南京大屠杀” 是远东军事法庭和中国政府联手的捏造和政治宣传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田中正明开始获得越来越多日本本土的支持者,其中也包括像渡部昇一这样的学者 。
也是这个时候,日本的教科书争议终于引起了国际重视 。从 1982 年 7 月到 9 月,至少有 2439 篇和日本教科书修改有关的报道出现在亚洲的各大报纸上 。7 月,中国政府发出正式抗议 。《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评谴责其行为,并质疑日本领导者复兴的军国主义倾向 。在日方领导拒绝接受中方的批评和谴责之后,教科书争议开始主导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对于中日关系的报道 。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高涨 。《中国青年报》写到,“我们绝对不能容许任何对于历史事实的扭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