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三案”为何这么有名?其真相到底是什么?


“南明三案”为何这么有名?其真相到底是什么?


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明福王朱由崧 (崇祯皇帝的从兄弟) 于顺治元年 (1644年) 五月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并以“弘光”为年号 。新朝刚建立不久,就接连出现了三案,即:“妖僧”案,“伪太子”案和“妖妇”案 。这三案,当时震动朝野,后来被称为“南明三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妙奇闻小编一起往下看 。
“南明三案”为何这么有名?其真相到底是什么?


“妖僧”案
清顺治元年十二月,朱由崧得报,有一个自称定王的和尚,要求官府前去迎接 。朱由崧立即派人去捉 。捉来后,这个和尚说自已是定王 (太子朱慈烺的胞弟) ,逃难中出家为僧,法名为大悲 。他觉得潞王 (朱由崧的堂叔) 贤明,应当做皇帝 。他来求见官府的目的,就是要求朱由崧下台让贤 。
清兵入关后,太子弟兄的下落不明 。这对刚刚称帝的朱由崧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早在同年七月,当民间盛传太子南来之际,他就对太子弟兄颁赐谥号,制造他们已经死亡的舆论 。所以,刚获知民间来了亲王,不加调查就下令逮捕 。当和尚说出自己是定王,且要求皇帝让位之后,事态变得更加严重,于是,朱由崧传旨,把和尚送交刑部,严加拷讯 。
刑部在审讯过程中,和尚大悲的真实身份还没有弄清,奸党阮大铖 (兵部侍郎) 、张孙振 (御史) 等就企图把正直大臣史可法等人牵连进去,一网打尽 。他们编造“十八罗汉”、“七十二菩萨”等名单,准备塞入大悲袖中,把史可法等罗织成“妖僧”一党 。后因马士英不愿牵涉过广,此一诬陷阴谋才没得逞 。
经过多次刑讯,官方宣布,和尚大悲乃是原齐王后裔,冒充定王,决定处以极刑 。
历史资料对此说法不一,难以辨别 。有的历史资料上说,当时大悲已经是成年人了 。但据《明史·诸王传五》有关资料推算,定王本年还是个13岁的少年儿童,所以可肯定和尚确是冒充定王 。
“伪太子”案
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家仆穆虎,从北方南下投奔主人 。途中遇到一个少年相约同行 。当晚脱衣就寝,此人露出了绣龙内衣 。穆虎非常惊诧,追问究竟,少年说自己是个逃难王子 。过不几天,彼此相处渐熟,他又说自己是太子,并对高梦箕谈到农民军入京后的情况,还讲述了不少宫廷旧事 。
高梦箕原想把这件事上奏朝廷,但考虑到作为帝位合法继承人的太子入朝,吉凶难料,所以把他送到杭州,和侄儿高成同住 。
在杭州,此人自命不凡,喝多了酒就狂言呼叫 。高成惧怕出事,写信密报叔父 。高梦箕同样怕惹祸,最后只得如实上奏 。朱由崧得报后,立即派内监冯进朝赶到浙江,将“太子”押回 。
对“太子”先后进行了四次讯问 。据载,初审那天,在如临大敌的森严气氛中,太子对许多问题、甚至连外公周奎的名姓都说不出来 。奉旨当堂辨认的朝臣们瞠目结舌,无人敢于表态 。只有东阁大学士王铎说了声“假” 。而当都御史李沾带领随从走上殿时,“太子”突然跪到地上,自认是驸马都尉王昺的侄孙王之明,冒充太子乃穆虎教唆 。
这次审讯,马士英打算把另一正直大臣姜曰广牵连进去,阮大铖等则想诬陷郑芝龙和左良玉 。还是大理寺卿葛寅亮说,朝廷兵力既敌不过郑芝龙,更远非左良玉的对手,攀扯上他们也无法对付,马、阮也因此泄了劲 。由于朱由崧一伙失尽民心,驻外武将和全国军民对太子存有幻想,因而一致相信“太子”是真 。驻防庐州的靖南伯黄得功、驻守武昌的左良玉、坐镇九江总督军务的袁继咸、总督湖广四省军务的何腾蛟先后上疏,主张“多召东宫旧臣辨认”,反对“辗转诛求” 。这使朱由崧等不敢贸然处置本案,“太子”因而一直被囚禁在狱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