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贷放款多久到帐 你我贷放款多久到账( 二 )


其二,则是个人隐私信息被网贷平台套取 。大量此类APP在注册环节还要求读取用户手机通讯录和通话详单等信息 。此时对于借贷人隐私信息的过度索取,也为“闪电审批”之后的暴力催收埋下了地雷 。
暴力催收频繁发生
家住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何山告诉中新经纬,2022年1月底,他下载了“海鸥”APP,发现自己可以从该平台借到2000元的额度 。在该平台审核其个人信息期间,他在网上搜索了该平台的相关信息,才发现该平台劣迹斑斑,因此未接听任何审核电话 。“我本以为不接电话就没事了,谁知道它强制下款1000元到我卡上,之后又催收(要求还款2000元) 。”何山表示来自催收的威胁和滋扰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由于自己投诉后一直没有得到网贷平台的回复,最终他只能通过还款“解决了问题” 。
在调查过程中,多位受访者均告诉中新经纬,他们所下载的几家网贷APP上均未显示其背后公司的名称或所在地 。借贷人连公司主体的运营地点和联系方式都无法找到,更令他们事后维权无门 。
中新经纬试图调查此类“三无”网贷APP背后的主体,却在调查中发现,诸如“海鸥”“今日秒享”“豪享花”“来分期”等网贷APP甚至无法通过iOS系统或是正规的安卓软件商店直接下载,而是进驻在各个“贷款超市”网站、助贷平台,或一些非官方的APP下载网站,通过短信营销、熟人“推荐”等方式触达有小额贷款需求的消费者,而APP背后的运营者很可能根本没有放贷或营销金融产品的资质 。
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也可以发现,法院过往判例中对于此类现象亦有提及,在多份刑事判决书中,当地人民法院提到运营此类APP的公司甚至可能未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判决书中,此类无资质的平台被称为“虚假网贷APP”或“虚假贷款产品”等,而涉案人员视具体情节和行为可能涉嫌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 。
在这种情况下,借贷人对网贷APP背后的公司一无所知,而网贷APP却掌握着借贷人的大量隐私信息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搜索“暴力催收”,可检索到10万条以上相关投诉,其中大部分与网贷平台有关 。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民事律师表示,他曾多次接到关于“强制下款”“砍头息”“暴力催收”的咨询,三者常常同时出现 。他引述《合同法》第200条规定提醒借贷人,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另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包含网贷的民间借贷行为中,约定的利息年利率为24%以下的,出借人有权要求借款人还款并支付约定的利息且受法律保护;当约定的利息年利率在24%-36%时,借款人尚未支付24%利息的超过部分,可以选择不支付,但如果已将该部分利息偿还给借款人,则不得索回;年利率超过36%,网络贷款违法,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该利息,只需以年利率24%为限支付利息即可 。
尽管相关法律条文已很清晰,但是,在遭遇类似侵权的受害者群体中,往往只有少数人像周菲一样选择了第一时间报警或委托律师维权 。上文中提到的李铭,在多偿还了近3万元后终于选择了报警并咨询了律师,最终决定不再按照网贷平台的要求继续“还款” 。
专家解析屡禁不止原因
近几年,针对非法放贷行为的监管全面收紧,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各种政策以打击“高炮”和其他网贷乱象 。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指出,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不应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 。同期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提到,主要作为资金提供方与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 。主要作为信息提供方与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故意向合作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不得引导借款人过度负债或多头借贷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