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高三作文

凡是都有两面性,而趋利避害并不是逃避,而是让我们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以下是趋利避害高三作文,欢迎参考!
趋利避害高三作文1
某大学四年级学生于同学的高龄祖母身患癌症病情加重,于同学向老师请假欲回家探望 。 老师不仅强力拒绝准假,还劝其将生死置之度外,投入学习 。 于同学将此事公布网络引起广泛热议 。
在我看来,于同学的想法与投身学习并无矛盾,老师的劝说太过于生硬,无情,以学业未满作为理由拒绝请假未免有些“趋利避害”了 。 但同时我认为于同学后来的做法也略有炒作的嫌疑 。
首先可以看出于同学的孝心,高龄祖母日薄西山,于同学回家探望本就无可非议,奈何老师一番苦心的反对 。 于同学已经读大四,按理来说课业应该不重 。 若说学习的话也应该是在社会中实践,并非在象牙塔内一味地沉浸于课本理论,因此老师一言就无理可据了 。 再者说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学习态度并不正确,至少在当今时代之下是如此 。 这位老师用"旷课"作为威胁于同学的理由,显然就有违常理规定 。 所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支持学习的人生态度也与道德绑架无异 。 似乎从哪一方面看都有可能觉得这位老师的言语行为都不合情理,太生硬无情 。
当然,这其中也能体现出老师的良苦用心 。 老师也许是出于善意,关心学生,毕竟老师和学生还是有过交流,也可能是因作文为老师的过度关心使得老师的言语行为显得生硬无情,令人一下子无法理解 。 不过,仔细想想则不尽然,高龄祖母日薄西山,不敬地说一句,可能是时日不多了,而于同学学业未成,来日方长,这显然是会有矛盾的,这位老师的行为则体现了这个矛盾 。 很明显,矛盾如何产生?无疑就是功利性在作怪,这位老师过于功利了,于是忽视了这世间珍贵的人情 。
周国平曾在书中感叹过人情淡漠是人性中的一个巨大弱点,想必这位大学老师,正是如此吧 。 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人情逐渐被淡化,人的功利性则越来越重,很容易忽视人情,如此“趋利避害"不可为 。 联想到李密的《陈情表》,李密上表国君拒绝任用,选择留家照看"日薄西山"的祖母 。 这等孝心应该感化了许多人的心吧,难道这位大学老师还会无法理解吗?孝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难道抵不过"生死度外"的学习态度吗?答案都很明显,那位大学老师被功利心蒙蔽了,孝心孝行都被"趋利避害"的功利心给蒙蔽了 。
正确的学习态度绝非将生死度外地投入学习,那一个个被功利蒙蔽双眼,真情淡漠的人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那一颗颗"趋利避害"的功利心需要在充满真情之水的河中荡涤 。
趋利避害高三作文2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智慧,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 然而要趋利避害,首先要知道哪些是利,哪些是害,只有认识了利和害才会有趋避的行动和目标 。
然而,简单的直观的利害,容易认识,比较复杂的利害关系,往往很难搞清楚,因此趋利避害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利害共存,错综复杂,有利有害 。 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也都知道趋最大之利,避最大之害 。 也就是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 鱼与熊掌同在,但不能同时占而有之,只好取熊掌而舍鱼 。 车与卒都处于会被对方吃掉的情况下,会选择丢卒保车 。 有利有害时,人们经过权衡,凡是利大害小的事,人们会去干,利小害大的事,没人会惹来做的 。
但很多情况下,利与害的大小是比较难判断的 。 所以趋利避害的事也就有其难度了 。 比如说,想办一家工厂,要花多大的投资,能达到什么样的效益,要承受什么样的风险等等,是要通过充分论证的,不是直观就能得出结论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