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虫是哪种昆虫俗名 千足虫是哪个昆虫的称呼( 二 )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马陆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 。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 。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
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 。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 。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
食性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 ,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 ,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 。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
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
在有的家庭里,马陆也被当成宠物来饲养,一般饲养的马陆都喂落叶,腐木 。有时候也可以喂各种瓜果蔬菜当作零食 。马陆个体数量,水平分布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垂直分布由表层向下锐减 。年变化夏末最多 。
冬末最少;马陆的摄食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种捅藩物而言,其摄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马陆的同化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粪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马陆与环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间无明显相关,但马陆体内sr、V、Ba、zu的含量较高;马陆对凋落物的分解量约占年凋落物平均l门还量的0.21 。
千足虫又称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 。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 。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 。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 。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 。
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得多 。
千足虫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 。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 。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的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 。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农业上的害虫 。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 。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 。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
千脚虫是什么昆虫演变过来千脚虫也叫“千足虫”,也就是“蜈蚣” 。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 。蜈蚣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 。
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唇足纲、蜈蚣目、蜈蚣科,全世界有2000多种,种类不同,体节数目与足的数目也不同,最小的蜈蚣只有15对步足 。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对、45对,最多的达到750对 。
蜈蚣不是昆虫,与昆虫完全是两类动物 。蜈蚣也不是由昆虫演化来的 。
蜈蚣起源于古生代、志留纪,距今已有4亿多年的历史 。
蜈蚣属于陆生节肢动物 。所有的陆生节肢动物都起源于海洋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出现于5.4亿年前的早寒武纪,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节肢动物进化出许许多多的种类,如三叶虫、奇虾等,其中许多种类外形上看就像是生活在远古海洋中的蜈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