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概括( 二 )


就业信息是个性化信息需求,每个人都有所不同 。要完全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本身很难做到 。高校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但是覆盖面不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信息多起来、覆盖面广一些,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前提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唐晓仪建议,如果设置地区专场和专业专场的就业双选会,就能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 。河南理工大学的王宇航则建议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将实习与就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机会让学生到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实习,增进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实现产学结合 。这些举措都能缓解就业信息不够的问题 。
职业规划不清晰放大就业困惑,折射出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困惑,是不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共同感受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李屹感慨,“困惑才是最大的就业障碍” 。
最直接表现是简历“一键海投” 。采访人员采访的52名大学毕业生中,投简历最少的有十多份,最多的则达400份以上 。大学生看到相关招聘信息就“海投”,一投就是上百份 。
迷茫背后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不清晰 。李屹说,应届毕业生大都是第一次进入社会,对目标行业认识不清晰,即使选定一个行业,也会面临行业细分、岗位职责不明确等困惑 。高天说,很多人在找工作时还不知道究竟想做什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
职业规划不清晰,折射出大学生自我认知错位 。不少应届生毕业时,对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思想准备不够 。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李响告诉采访人员,本科生找工作是第一次经历碰壁,心理压力前所未有 。她说,能考上大学证明学习成功 。当这种成功感碰上求职困难,挫折感会被放大 。华东政法大学的董城港在就业过程中体会到,大学生自我认知必须跟上成长的步伐 。他说,从毕业到就业是学生单一角色向社会多重角色的转换 。如果自我认知还停留在学生阶段,那么遇到困难就会焦虑 。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概括


基层就业政策是吸引大学生到基层的重要动力,“三支一扶”计划和选调生等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如此,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基层就业渠道单一、大学生对基层认识不足等因素迟滞了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脚步 。
考试选拔是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途径 。有的同学说,目前去基层就业的渠道还是有些单一,如果能开辟更多途径,还是会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去基层的 。云南姑娘严秀春从云南大理一个乡镇考入首都经贸大学,完成大学和研究生学业后,一心想要回家乡服务 。但是由于考试等原因,她回老家就业的愿望不一定能实现,只好进入了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她说,如果有机会,还是更想回家乡发展 。
最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甚至“00后”,很多人从小生活在城市,对基层生活缺乏直观认识和亲身体验 。华东政法大学刘世娇说:“我们这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相对优渥,大都没有直接接触过基层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 。有些人对基层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条件差、生活苦,不太想去基层就业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陈知闲说,同学们考选调生的不少,但对基层了解的确实不多 。大学生往往从媒体宣传中认识基层干部,而许多宣传报道侧重于“艰苦朴素”“无私奉献”这样的关键词,这就让少数同学对基层工作产生畏难、怕苦的情绪 。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概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