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版本之子”,为何一直是边缘阵容( 二 )


三国的“版本之子”,为何一直是边缘阵容




现在看来,司马懿洛水之誓的可信度可能跟某二手平台商家挂出的九成新显卡有的一拼,而曹爽此举无疑是主动跳上案板成为鱼肉的同时,又往灶台加了把火 。但在那个普遍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封建社会,誓言对于达官显贵的约束力不亚于圣旨之于平民百姓,曹爽自然无条件相信 。但很可惜,司马懿并没有跟天真的曹爽讲信用 。在高平陵之变结束不久后,大权在握的司马懿便向曹爽举起了屠刀,设计陷害曹爽兄弟及其心腹谋反,灭其三族 。
三国的“版本之子”,为何一直是边缘阵容




可以说,司马家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以阴谋诡计篡权的家族,实现了谋朝篡位领域的精细化划分,填补了行业空白 。它仿佛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后来的窃国者屡次刷新权力斗争的道德下线 。
尽管从古自今,人们对司马懿篡魏的手段颇有争议,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司马懿无疑是一名将权谋掌握至炉火纯青境界的阴谋家 。面对强敌,他收起羽翼隐忍多年,而面对良机,他毫不避讳地展露出权臣的野心,这或许也正是后世无数政治家推崇他的重要原因 。毕竟在充满尔虞我诈、生死转瞬的政治斗争中,赢家通吃,败者粉身碎骨的道理再浅显不过,一味地遵循仁义道德只会让人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
三国的“版本之子”,为何一直是边缘阵容




而另一方面,西晋走的也并不体面 。
不得不说,历史上的西晋名声比较差 。回顾西晋五十余年的统治,虽说在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励精图治下,有过社会繁荣的“太康之治”,但可惜后续历史的大都只是腐朽与黑暗 。哪怕你不是历史爱好者,或多或少也都听说过“何不食肉糜”、“羊车望幸”等西晋的 “仁君典范”事迹 。对于遵循仁治的儒家思想来说,西晋无疑是经典的黑历史,自然不愿意过多提及 。
在如今看来,西晋的种种负面事迹让三国末期以司马家族为首的“晋势力”背上了一口大锅,并被安上了“透明人”的名头 。这就导致对于“晋势力”,人们记忆最深的可能还只是那位令“路人皆知”的司马昭,而无论是文雅风度、雄才大略的司马师,还是杜预、卫瓘、文鸯等能臣都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
三国的“版本之子”,为何一直是边缘阵容




抛开这些历史因素外,《三国演义》对于三国末期司马家崛起到灭吴的简化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要知道绝大多数三国题材的游戏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所改编的,毕竟比起《三国志》等严肃的史书,有一定艺术加工成分的《三国演义》更适合拿来当素材 。而由于罗贯中用于司马氏掌权到三国落幕阶段这三十余年的笔墨只有堪堪不到二十章,因此许多游戏自然而然像小说原著一样对此部分做出了相应的简化 。
其实开发者将晋势力边缘化、透明化的行为也并不难理解,除了上文所说历史渊源与受限于小说本身篇幅外,对于大部分喜爱三国题材的玩家而言,比起司马师兄弟、邓艾等人,罗贯中花费大量笔墨描绘的曹操、刘备、吕布、诸葛亮这些名气响当当的人物更有吸引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枭雄豪杰的陆续离去代表着三国旧时代的落幕,后续姜维、钟会、司马师等人扛过先辈们的大旗则标志着一个全新乱世的开启 。
三国的“版本之子”,为何一直是边缘阵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