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什么风俗 民间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二 )


古语云:44百岁曰上寿 , 八十曰中寿 , 六十曰下寿” , 可见古人称寿的最低限度是60岁 。以后有50岁称寿的 。长沙人做寿讲“男进女满” , 即男做虚岁 , 女做实岁 , 做60大寿被认为是重开花甲 , 特别隆重 , 称为寿星公、寿星婆 。有的搭寿台、陈寿桃、点寿烛 , 有的亲友送寿匾、寿屏 。寿星端坐寿台 , 接受儿孙跪拜 , 此时鞭炮燃放时间越长越好 。开筵时 , 先吃寿面 , 面条细长 , 象征长寿 , 故长沙人叫生日饭为吃面 。
也有50岁以前就庆寿的 , 但有“男不做三 , 女不做四”之说 , 即男满29岁 , 女满40岁不做寿 。有的生日外出避客 , 叫躲生 。有的人依“母在堂 , 不做寿”的古训 , 即使是60岁或70岁 , 只要高堂健在 , 就不做寿 , 自己生日看成母亲的难日 , 只给母亲添菜 , 以感谢母亲的生育之苦和养育之恩 。
2.浏阳节日风俗
巍峨的大围山 , 是浏阳的象征 , 浏阳人民素以勤劳勇敢 , 坚毅淳朴著称 。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 居住着汉、蒙古、回、藏、苗、壮、朝鲜、满、侗瑶、土家(许多是外省移民来的)等十一个民族 , 所以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 。
有庆贺新年的习惯 。为一岁之首 , 称新年 , 又称“春节” 。过去这一天雄鸡初鸣之时 , 由男主人起来打开大门 , 燃放鞭炮 , 叫“开财门” 。早饭一般只吃三十晚剩下的饭菜 , 寓情“有现成的吃” 。而青菜芋头不能少 , 以示新一年里将“清清洁洁 , 百事如意 。”这一天 , 男女老少都穿新衣 , 叫做去旧换新 。长辈向晚辈和小孩赠送“压岁钱” , 也有向年过花甲的老人送“压岁钱”的 , 但一般都改在除夕前送 。
从初一起 , 人们见面相互“请拜年” 。新朋好友间要专程登门“拜年” , 叫:“恭喜!”或问“新年好” , 以前还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的说法 。封建时代儿女给父母、少者给长者拜年还必须下跑拜 。现在比过去简单化了 , 除上了年纪的人还拱手外 , 其他人大都是只互相道贺 。
春节期间 , 有请“春饭”的习惯 。一般安排在初五以后 , 将亲朋好友邀在一起吃一顿饭 , 叫吃“春饭” 。主要是团聚一起 , 共叙家常 , 总结旧年 , 计划来年 , 互相答谢 。“春饭”十分讲究 , 要做足十碗菜 , 过去吃“春饭”时 , 桌上有鱼而不能吃 , 意思是有鱼(余)有剩 , 年年有余 。因鱼不吃 , 所以 , 还有以木雕的鱼来代替的 , 说来很滑稽 。
从正月初五至十五元宵节止 , 为舞狮、舞狮、舞灯期间 , 队前有一人持一红贴 , 贴上印有“”、“恭贺新春”等字样 , 这叫拜年贴子 。发贴后 , 狮、龙要进屋拜年 , 主人见狮、龙来了 , 要燃放鞭炮迎接 , 走时要放鞭炮相送 , 狮、龙走后有一人收红包 , 叫做“赏封” 。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正月初四、初五以后 , 市场上开始供应“元宵团” , 元宵团象征着团结吉利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大点其灯 , 有的还扎笼悬于门口 , 有句谚语叫做“三十晚上的火 , 元宵晚上的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