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下一句】
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 , 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 , 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 , 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 , 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 , 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 , 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 , 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 , 随即“破一义” , “破”后又“立” , “立”后又“破” , 最后得到辨析方法 。用现代话来说 , 就是先讲一番道理 , 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 , 再驳再建 , 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关于这样的论证 , 一般总有双方 , 相互“破”、“立” 。可是李白这首诗 , 就只一个人 , 以独白的形式 , 自立自破 , 自破自立 , 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 , 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
诗人上场时 , 背景是花间 , 道具是一壶酒 , 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 , 动作是独酌 , 加上“无相亲”三个字 , 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 , 把天边的明月 , 和月光下他的影子 , 拉了过来 , 连他自己在内 , 化成了三个人 , 举杯共酌 , 冷清清的场面 , 就热闹起来了 。这是“立” 。
可是 , 尽管诗人那样盛情 , “举杯邀明月” , 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 。至于那影子 , 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 , 未尝异悲悦 , 憩荫若暂乖 , 止日终不别”(《影答形》) , 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 , 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 , 及时行乐 。“顾影独尽 , 忽焉复醉 。”(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 , 说得虚无不可测 , 推翻了前案 , 这是“破” 。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 , 酒兴一发 , 既歌且舞 。歌时月色徘徊 , 依依不去 , 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 , 在月光之下 , 也转动零乱 , 好像在他共舞 。醒时相互欢欣 , 直到酩酊大醉 , 躺在床上时 , 月光与身影 , 才无可奈何地分别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 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 , 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 。这又是“立” 。
最后二句 , 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 , 把无情之物 , 结为交游 , 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 , “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 , “永结”和“游”是立 , 又破又立 , 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