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优秀的学生称为桃李


为什么把优秀的学生称为桃李




【为什么把优秀的学生称为桃李】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中记载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趁在位掌权时提拔 了一批专门喜欢阿谈奉承他的下属 。后来子质获罪,逃到北方,却无人救助 。他 偶遇故友简子,便哭诉他以前提拔培养的人在自己遇难时没有一人出手相救 。简 子说 “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羡葵,夏不可采其叶,秋 得其刺焉 。由此观之,在所树也 。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 。意 思是 春天栽种桃李的人,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可以吃到甘甜的果实;而 种值羡葵的人,夏天不能采它的叶子,秋天只能被荆棘所刺 。培养和提拔人才跟 种树一样,获利还是受害,关键是看所栽培的树和人的种类 。所以君子培养人才 一定要先选择好对象,然后再精心培养 。后来,人们就用“桃李比喻培养提拔 的后辈和所教的学生 。
“桃李的比喻意义在古代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 。唐代李白《书情赠蔡舍人 雄》 “太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 。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 诗因而继和》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唐代白居易《春和令公绿 野堂种花》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或谓仁杰曰 lsquo;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rsquo;明代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 韵》 “桃李邹寸盛,霞草后代连 。这些都是用喇匕李满天下比喻老师培养的 优秀学生遍天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