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49节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3节( 二 )


解读:罗正安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注意到了“物”与“意”和“心”的一个明显区别,即一个存在于人的心之外,一个存在于人的心之内 。罗正安提出这个问题时的脑电波频率,其实和我们现代人理解“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时的脑电波频率是不一样的 。但正如我们之前反复说过的,阳明一直对这种解释世界的方式视而不见,他认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有意义的 。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49节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3节】所以,罗正安看到的是“物”“意”“心”的区别,而阳明强调的是“物”“意”“心”的同源关系——当然,作为一个体系,还包括“知”“性” 。
虽然这个定义中出现了“自然规律”,但阳明更看重“真理性投射”这个词,因为对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自然规律也会对它们起作用,“真理性投射”的作用是“人”所独有的 。我们知道,从常识来说,我们从一个事物的独特性来定义它 。比如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和汽车、轮船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在空里飞行 。所以说到“飞机”这个词,我们的重点就会落在“飞行”这个词上 。虽然飞机、汽车、轮船在制造材料上可能使用相同的金属材料,都需要机器提供动力,但我们不会理解 。唯物主义在解释“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时,把“物质”作为决定因素 。虽然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在逻辑上也是可以成立的,但从我们通常对事物的定义来看,这显然忽略了人的独有特性,即能够“如实投射”出“自然法则”,反而捕捉到了世间万物 。
欢迎关注我:
“我一生崇拜王阳明、曾国藩,想结交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的朋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