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水有什么字

特约撰稿|彭瑞高 配图|凌华
当过家庭主妇或家庭煮夫,想必天天会碰到一个动作:“滗” 。

三点水有什么字


“滗”是什么意思呢?《通俗问》一书解释是:“去汁曰滗 。”再普通一点说,就是把水中东西留住,让水倒出来 。如淘米,就要把米泔水一遍遍滗掉,把淘净的米留下来;洗好的鱼肉放在盆子里,下锅煮烧时,也要把析出的血水滗光 。
三点水有什么字


展开全文
妈妈在灶间烧菜时会叮嘱:“剖好鱼,血水要滗干,还要撑开鱼腮,挂上‘节节高’(一种可挂横杆的竹子),让它沥干、风干 。这样油煎,加上姜片擦过锅底,鱼皮就不会搭底(粘住锅底) 。”
“滗”与“逼”同音 。小时候不识“滗”,只以为是“逼” 。不过事后想想,这两个动作,倒也有些相近 。
奇怪的是:“把水中东西拦住,让水倒出来”,上海话叫“滗”;相反的动作——在流质或半流质中取水,上海话也叫“滗” 。
譬如说,“腌笃鲜”这味美食,一大锅汤吃到最后,往往鲜肉、咸肉、笋尖等都剩不少,惟汤汁已见了底 。这时就会有人咕哝一句:“滗点汤吃 。”那动作就是:用汤勺把肉块笋尖等都压下去,把汤“逼”(滗)出来,一勺勺喝掉 。
明人书稿中有一段记载,说的是:“浙西半岁无雨,井泉俱竭,而他井之至深者,惟可滗取之,多味咸 。”请看:大旱之年在井底取水,也竟用上了这个“滗”字,滗出的井水还很咸涩,民众苦,何以堪!
【三点水有什么字】既然“滗”,就要“滗干净”,这是上海人对“滗”的基本要求 。你倒掉米泔水和禽肉血水时,大人要你“滗干净”;你在锅底料中舀汤喝,家人也要你“滗干净”(把汤喝完) 。这个“滗”字,有时就是上海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态度 。
上海人在灶间里,还常碰到一个动词,那就是“潽” 。
“潽”的发音与“铺”相同,是液体沸腾、溢出锅口的意思 。灶间里响起的尖叫,最多的就是:“粥潽了!”“饭潽了!”
“潽”是三点水旁,指的是水和液体 。但上海人想象丰富,把“潽”字移用到其他方面 。只要是器小物多,装不下,都可以说“潽” 。如:“米袋忒小,大米潽出来了 。”甚至有更广泛的想象,如:“他现在变成百万富翁了,屋里钞票多得潽出来!”
“潽”既可当动词,又可作量词 。如:“菜叶上怕有农药残留,你要多汏两潽 。”“今年这批茶叶不错,泡了三潽茶汤还蛮浓 。”这里的“两潽”“三潽”,意即“两遍”“三遍” 。“潽”的多义,也体现了上海话的丰富多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