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高铁碰撞实验的意义是巨大的,由于实验的所有使用数据标准高于欧洲标准,它标志着中国高铁在全方位都成为了世界高铁的绝对第一地位 。但是,青岛的这次试验也还不能称得上是一次最完美的高铁碰撞试验,同样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
相信大家在了解完这次实验后,也会有很多疑问 。比如,这只是两列高铁车头之间的碰撞,现实当中如果发生事故,至少相撞时的质量和动能绝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整列高铁都会一拥而来 。这样的局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试验来测试呢?
2021年3月4日,我国中车长客有限公司又进行了一次全新的高铁碰撞试验 。这一次,试验对象是两列整编的八节车厢高速动车组 。
时隔一年多,这一当时的遗留问题终于得到了验证 。试验过程还是基本上一样,都是以一辆行进列车撞向一辆静止列车 。当然,2021年实验的高铁时速降到了36公里,但同样是同类测试中的世界第一水平 。试验结果不负众望,同样以成功收场 。
那么,到底又是什么让我们国家的高铁可以拥有如此稳定的安全性能?
中国高铁安全性能的技术保障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是中国高铁列车上吸能结构的改进 。
总体来说,吸能结构就是高铁最重要的一种保护装置 。在其遭遇碰撞时,吸能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分散受力,进而将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吸能结构由两个蜂窝板、两个固定摩擦板和一个缓冲器组成,是全世界高铁技术都在采用的一种常规工具 。
但是,再稳定的安全保障工具也是需要与时改进的 。如果在高铁技术不断革新进步的同时,其安全保障固步自封,那么只能造成更大的威胁和隐患 。
中国高铁事业的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首先考虑到了这一点,随着当下高铁时速越来越快地提升,传统的吸能装置已经显得有些供应不暇 。
在这里先给大家普及一个简单的物理理论,随着高铁向前速度的变快,空气阻力就会相应变大,这也就是所谓力的相互作用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只能“牺牲”高铁前面的司乘车头部分,将其设计地趋近于流线型来减轻空气阻力 。如此一来,用来安装吸能装置的原有空间就会变小 。
对此,我国的匠人们推陈出新,研究出五孔型材制成的吸能梁,并在吸能梁上安装了支撑隔板与导向结构部件 。前文提到的青岛高铁碰撞实验,就是为了检测这种新装置的实用性 。
全新的吸能装置首先可以缩减占用空间,并且其安全效果丝毫没有降低 。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吸能装置在高铁遇到碰撞时可以延伸出四个缓冲空间,更大程度地保护了高铁运行 。目前,这一创造获得了我国的专利金奖,并且已经应用在很多投入使用的高铁列车上 。
无论现在交通工具已经先进到怎样的高速、舒适、便捷,其安全性能才是人们始终不变的第一关注点 。尽管已是世界第一,中国高铁依然有待精益求精 。牢记惨痛的事故给予的教训,将人为可控的灾难发生频率降到最低,是我国高铁事业和其他公共交通相关工作人员一直以来努力的意义 。
最后,希望此次东航空难能有妥善处理结果,交通悲剧彻底消失于人类历史 。
推荐阅读
- 口红怎么拆
- 高铁可以带啤酒进站吗
- 中国农业银行短信费是多少
- 味可滋保质期是多久
- 汽车电瓶放多久会没电
- 2020年高考503分排名多少
- 浦发定期存款利率多少
- 请领取你的稿酬 稿费标准
- 1分利息是百分之多少呢
- 58最新发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