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景颇族的习俗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 。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

景颇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景颇族的习俗


景颇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的来历习俗
景颇族的历史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 。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 。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7-9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 。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地区;西部景颇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 。15-16世纪,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16世纪后大量移居德宏地区,多与德昂、阿昌、僳僳、汉等民族杂居 。景颇族中景颇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
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 。多数地区不同支系的人杂住在一起 。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等四个支系的语言比较接近,同属藏缅语族缅语支 。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系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前者创制于19世纪末,后者创制于1957年 。
景颇族的饮食
景颇族以米为主食,吃法有烂米饭、糯米饭、糯米粑粑或竹筒饭 。蔬菜除部分来源于菜园,多靠采集野菜来制作,吃法除煮、焖、炒或凉拌外,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舂菜了 。他们将野菜洗净后精心炮制,加上豆豉 。豆豉:一种豆子煮熟发酵后制成的食品 。生姜、辣椒、盐,在竹筒或杵臼内舂碎 。其味道鲜美独特,常用来待客 。景颇族还喜饮水酒,喜嚼“沙枝”(用草烟、芦子、熟石灰配成的嚼料) 。见面互赠“沙枝”是传统礼节之一 。
景颇族闲时一日三餐,忙时一日两餐 。主食大米,喜食干饭和竹筒饭 。所种植的蔬菜大都是不需精耕细作的瓜、豆、青菜、洋芋(土豆)等,辅以竹笋、水芹、野蒜等 。
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多,农闲时进行渔猎,比如捕猎野猪、麂子、山羊、野牛、野鸡、鸟雀,捕捞鱼蟹、田螺 。景颇族饮酒多是自制的低度酒,称水酒,成年男女更喜烧酒 。
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的,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然后再喝 。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酒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先让老人喝 。
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鱼、撒撇、舂鳝鱼、砂锅炖竹鼠 。
景颇族的宗教习俗
崇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给人以祸福 。供奉的鬼分三类,即:天鬼、地鬼、家鬼 。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 。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主持祭祀的巫师被称为“目陶”(音译),最大的祭典“目脑”,就是为祭“木代”鬼而举行的 。现在主要信仰基督教 。
景颇族的婚姻
景颇族的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 。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一夫多妻的 。在家中,父亲是家长 。有女无子时可招赘,但赘婿不改其姓;无子嗣时可收养子,权利义务与亲生子一样;对财产实行不严格的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 。妇女社会地位较低 。在现行的一夫一妻制婚烟中,基本上仍必须遵循传统的单向姑舅表婚的原则,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里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 。流行转房制和妻死丈夫续娶妻姊妹的习俗 。还实行等级婚姻,即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与百姓通婚 。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结婚由父母包办,聘礼很重,常发生抢婚的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