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飞逃一般有多远?还能收回来吗?

蜜蜂飞逃是一种典型的择居行为,是蜂群在长期与自然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能够不断繁衍发展的一种本能行为 。蜜蜂飞逃主要有三种形式:全群弃巢飞逃、自然分蜂飞逃和被迫弃巢飞逃;蜜蜂飞逃的距离和其飞逃的形式有很大的联系;而蜜蜂飞逃能否收捕回来,除了跟蜜蜂飞逃的距离有关外,还与蜜蜂飞逃后的结团时间有关,因此养蜂人在发现蜜蜂飞逃降落结团后要及时进行收捕 。
一、全群弃巢飞逃1、全群弃巢飞逃是蜜蜂飞逃的主要形式,大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 。此时山间野花陆续开放,蜜蜂度过一个无蜜无粉蜂盛夏后,群势普遍下降,抗敌害能力显著减弱,巢虫为害发展到全年的顶点,巢内缺少卵、虫、封盖子,工蜂恋巢能力下降,蜂群内部生存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在敌害、外界蜜源或人为的刺激下最易发生飞逃 。一般有如下一个发展过程:
首先是蜂群内部出现某种不适于生存的矛盾(多半在外部原因的激发下)再是矛盾逐渐扩大和激化,引发蜜蜂产生飞逃情绪,进而出现诸如工蜂消极,蜂王收腹,外出寻找新居的侦察蜂活动频繁等的现象,最后由于矛盾进一步激化,飞逃时期成熟 。(一般等子脾基本羽化出房))全部离巢迁居 。
2、关于全群弃巢飞逃的距离和收捕也有如下几种情况
(1)巢内无蜜无子,在晴暖的天气,蜜蜂飞逃时出巢速度快、升空高,有迅速远离原巢的态势,整个飞逃过程在几分钟内就可结束 。养蜂人看到这种情况多数只能望“蜂”兴叹,收捕回来的可能非常低 。一般情况下,此时的蜂群多半已飞往山区某个洞穴或者别的养蜂场或者人为放置的诱蜂箱(桶)中了,如果想要收捕回来可以往这些方面寻找;另外,受远处蜜源的召唤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且飞逃的方向都指向高山和有蜜源处(已飞出了蜜蜂的正常采集范围),此时赶紧运蜂进山,蜂群便出现正常的繁殖情绪,飞逃现象被制止 。
全群弃巢飞逃二、自然分蜂飞逃1、自然分蜂飞逃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部分蜜蜂举行迁居的行为,它与整群飞逃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本质的联系,分蜂是蜂群发展壮大,一群分出几群前往新环境栖息,而飞逃是由于蜂群内部环境不适宜蜂群生存而全体赴往新环境谋生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春季至夏初外界蜜源丰富,蜂群繁殖旺盛,敌害少时期 。此时蜂群强大、巢温升高和散热失调以及蜂王产卵赶不上工蜂造脾速度等情况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
2、蜜蜂发生自然分蜂飞逃绝大多数会降落到本蜂场周围的树上或者一些目标突出的地方结团暂歇一段时间再飞走 。根据对自然分蜂群的观察,在无人为的干扰下,老王分蜂群一般降落在离原巢几十到上百米的距离而新王(处女王)分蜂群则较远一些,几十或几百或1公里范围内,只要注意及时收捕都是可以收捕回来的 。
三、被迫弃巢飞逃【蜜蜂飞逃一般有多远?还能收回来吗?】被迫弃巢飞逃与上述两种飞逃形式不同,蜜蜂在离巢前没有任何飞逃的准备,往往由于突然事故发生,如夏天暴风雨掀翻箱盖,大胡蜂突然大量入侵,蚂蚁搔扰,盗蜂活动,以及人为的关闭巢门长途运蜂等等,使蜂群被迫倾巢出箱,结团于巢外适于暂时栖息的地方,其特点是由于这类蜂离巢前无迁居的准备,没有寻找新居的侦察蜂活动,离巢后不会直接飞逃,必然先在原巢附近结团 。蜂群在附近结团后,很快有侦察蜂外出寻找新居所,两三天后蜜蜂团才会离去,因此,此时只要收捕及时完全可以收捕回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