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苏州园林教案1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
二、教学
目标导学一:赏析苏州园林图片,概括其特征
播放苏州园林图片,请同学们赏析图片,说说:苏州园林美吗?美在哪里?它具有哪些令你难忘的特征?
【教学提示】
赏析园林,学生对苏州园林形成初步印象,有利于课文教学 。此外,学生在描述苏州园林的特征时,也会有一定的说明顺序,教师宜予以关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 。
目标导学四:研读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美术画”特征 。
目标导学五: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
提问: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简要说说其作用 。
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作用: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对称性与其他建筑的对称性作比较,更加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术画特点 。)
(2)举例子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作用: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
(3)列数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作用:作者实事求是,不以一“多”字作搪塞,事实上,“一百多处”是出于作者已知条件下对园林数字的准确概括,“十多处”是作者写此文章的依据 。
(4)摹状貌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作用:使说明更具有形象性 。)
总结: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显得不单调,同时又使得文章的介绍清晰明了 。
目标导学六:赏析本文语言
赏析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5)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
苏州园林教案2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本课原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 。叶老先生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非常适合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沿着作者的思路,去领略说明文的魅力,把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初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他们有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但更多的是茫然和由于说明文本身文体特点可能带来的枯燥感.同时,他们的年龄段心理特点为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尚有待发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