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用耳塞听歌会导致听力下降吗?( 三 )


影响听力状况的因素很多,所谓「耳聋」也分短期和长期症状 。运动磕碰损伤、颈椎劳损、精神压力大乃至洗澡耳朵进水等诸多情况都会造成听力波动,长期配戴耳机也会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
对于耳机配戴者,我的建议是「语音大声听,音乐小声放」 。
播客、有声书等音频以人声为主,其频率通常不会过于刺耳,而且不会发出连续的高音 。此类音频内容应该以「听清楚」为优先,每个小时休息一下耳朵 。同时,我本人非常看重播客客户端的「音量增大」功能,它可以让我在不改变系统音量的前提下增强人声,更清晰地获取内容 。
但音乐则不同 。当代年轻人格外喜欢开着很大声量收听音乐 。音乐覆盖各个频段,且持续不断,不仅损害听力而且容易疲劳 。务必尽量减少收听时的音量,提高休息耳朵的频率 。
另外,入耳式耳机和降噪耳机能极大地帮助你减少戴耳机时所需的音量 。人们常常为了对抗背景噪音而加大音量,高音却对耳膜伤害巨大 。作为 Beats X 和 QC20 用户,自从换了 AirPods,我在地铁上收听内容时的幸福感直线下降,列车加速时几乎什么也听不到 。即便如此,我依然控制手机音量在户外时也不超过进度条的一半 。
不过,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会造成耳道发炎 。从保护耳朵的角度来说,声源距离耳朵越远越好(所以音箱好于耳罩式好于耳挂式好于入耳式) 。
除了日常防护,我推荐你做一次专业的听力检查 。你可以选择医院的耳鼻喉科,亦可找一家知名助听器品牌的旗舰店 。专业机构的听力测试更为准确,其结果可以做为你未来监测听力的有力参考 。
如果你不幸需要佩戴助听器,一定要选择大品牌 。我只用过西门子(SIEMENS),我妈妈好像在用斯达克(Starkey) 。大品牌有丰富的产品线,支援客制化(譬如根据你的内形状倒模订制),售前、售后服务皆专业到位 。简单地说,选择助听器只有一个原则:贵就是好 。
结语
市面上关于「如何保护听力」的文章不少,但很少有人鼓励读者真正做一次听力测试,而这却是了解自己听力状况最直观的方式(甚至不怎么花钱,我去做测试时主动提出付费,对方拒绝) 。
我一直有「为听障人士做点事情」的想法,Mimi Hearing Test 却给了我一个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让普通大众意识到自己的耳朵很重要 。定期查查自己的听力吧,它和接种疫苗、定期体检以及多喝热水一样重要 。
03
我们一般的日常对话,大概相当于60dB SPL. 在该环境中连续暴露也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
市内道路3米外行驶过的一般的汽车大概相当于80dB 也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dB是一个对数单位, 即是说,dB的变化与声音中包含的能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而且人耳也不是线性的,所以声压级与感知音量 (人主观感知到的音量强度) 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线性的 。
举个栗子:
我们刚才提到日常对话的声压级大概是60dB. 3米外汽车是80dB. 这两个之间差多少呢?
换算标准是这样的,声压级每增加20dB, 声波传递的能量是原来的100倍, 声压是原来的10倍,需要的驱动电压是原来的10倍,驱动功率100倍,主观听感是原来的4倍 。
所以3米外的汽车音量将会将普通交谈的100倍的能量传递到你的耳朵里,给你的鼓膜带来10倍的声压,而你只感受到了4倍的声音变化 。
NIOSH(美国国家职业卫生安全研究所)对不造成永久听力损害的噪音暴露上限是用8小时工作周期的暴露总剂量计算的 。在一个8小时的工作周期中,85dB的噪音暴露被认为是安全阈限 。在一个8小时的工作周期中在不同声压级下的暴露可以通过时间加权算出暴露的总剂量 。公式不再赘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