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惟妙惟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 。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但这恰恰是诗人的真情流露,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
《西楼》曾巩〔宋代〕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
《西楼》译文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 。
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
《西楼》注释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 。即标题的“西楼”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疏箔,稀疏的竹帘 。
《西楼》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 。
《西楼》赏析第一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 。“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 。
第二句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 。诗写这派景象,仅淡笔以“如云”二字轻点浪,没有作过多的铺排,但自然能让人感受到雨前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场面 。这首诗虽然没用什么气势雄壮的语言来造成直观的形象,同样表现了暴风雨的壮观,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
“朱楼四面钩疏箔”,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 。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 。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 。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 。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 。
“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 。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 。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 。
“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疑问 。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 。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 。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 。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 。
《西楼》作者简介【西楼曾巩赏析 西楼赏析】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
推荐阅读
- 段太尉逸事状赏析 段太尉逸事状艺术特色赏析
- 书河上亭壁翻译及赏析 书河上亭壁中心思想
- 画鸡赏析 画鸡的全诗
- 人比黄花瘦全诗李清照醉花阴古诗赏析
-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表达情感
- 春望赏析 春望翻译
-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
- 蓼莪的翻译和赏析 蓼莪的翻译和赏析是
- 山居即事王维诗赏析
- 春晓赏析 春晓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