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赤鳍病:泥鳅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裸露,不摄食,直至死亡 。可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24小时重复1次即可,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
4、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
5、水霉病:水霉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当肉眼能发现时,菌丝已侵入泥鳅伤口,并向外长出外菌丝,簇拥成棉絮状 。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可将病鳅肌体组织降解而分泌出大量黏液,加重病情,使之食欲大减,衰弱而死,常在春、秋季节或冬季繁殖,只要鱼类皮肤有创伤即可被感染 。
推荐阅读
- 泥鳅的亲本选择和培育技术
- 泥鳅幼苗培育及管理技术
- 泥鳅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
- 水泥池养殖泥鳅常见误区
- 四种泥鳅的暂养方法
- 如何鉴定泥鳅苗质量的好坏
- 泥鳅鳃霉病防治技术
- 农村房顶养殖泥鳅关键技术
- 无土养殖泥鳅技术
- 冬季池塘养殖泥鳅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