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谁的评价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意思: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该句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翻译: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谁的评价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注释镜:镜子 。
得失:对错 。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赏析人生在世,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要克服自身的不足,就得把自己当作竞争对手,现在与过去比,今天与昨天比,明天与今天比 。只要我们每天都有进步,我们就在一步步地接近成功 。
俗话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人可以通过照镜子来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是否合身,但是却没有这么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身的缺点,所以为了修正自身的不足,我们就要给自己找一面镜子 。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或者找一个监督自己改正的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总是能看到我们忽略但却很重要的地方 。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创作背景这是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的话 。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谁的评价


唐太宗介绍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
魏征介绍【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谁的评价】魏征,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 。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