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01、春秋时期
最早的粽子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食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最早的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国端午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也只最主要的习俗之一 。最早的粽子产于春秋时期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
【最早的粽子产于哪个时期?】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