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秋冬茬茄子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二 )


4、定植后的管理
4.1缓苗期的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中耕,一般缓苗期进行2—3次,中耕要"早、勤、深",提高地温,促进扎根缓苗 。白天温度30℃—35℃,以利增加地温,夜间达到20-15℃ ,如温度过高湿度大,可在白天中进行短时间通风换气 。
4.2结果前期的管理
茄子缓苗后,要降低室温,尽量延长20—30℃适温,避免35℃以上高温 。上午气温达25℃开始放风,午后及时闭风蓄热 。
门茄生长阶段,适时放风, 降温降湿,通风可以减少室内棚面水雾的凝聚,有利透光并能增加光照 。白天温度维持20—30℃,夜间气温前半夜16—17℃,后半夜13—10℃,平均地温达20℃以上,
结果前期,以控水蹲苗、中耕保墒为主 。门茄开始膨大、果皮鲜艳有光泽时,即可结束蹲苗,进行浇水追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每亩追硫铵10—15公斤或粪稀1000公斤,到采收门茄之前根据墒情可浇水1—2次,浇水后要中耕 。
5、病虫害防治
5.1茄苗猝倒病(小脚瘟)
5.1.1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在发芽期(破心以前)发生,有时引起烂种 。幼苗出土后,开始在胚茎部出现黄褐色水浸状病斑,发展到绕茎一周,病部腐烂干枯产生缝缩,水渍症状自下而上继续扩展,使幼苗子叶或幼叶还没调萎即倒伏在地,出现猝倒现象,然后萎蔫失水,进而干枯呈线状 。条件适宜,病害发展蔓延极快, 引起成片死苗 。病情严重地快,常常幼苗在出土前或刚刚吐出胚芽即受侵染,呈水渍状腐烂,引起烂种 。苗床湿度大时,死苗的地表往往长出一层棉絮状的白霉 。
5.1.2防治方法
苗床要严格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作药土,每平方米用药量8—10克,与15公斤细土混合后下铺上盖播种 。加强苗床管理,白天温度20—25℃,夜间15—16℃,土温16—20℃ 。底水浇足后,基本不灌水,在温度超过30℃时要放风降温排湿,创造苗床干燥条件 。药剂防治:出苗后喷施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
5.2茄苗立枯病
5.2.1发病规律
苗床常见病害,各地都有发生,多危害中后期幼苗 。受害幼苗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长圆形至椭圆形,明显凹陷,病斑横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出现溢缩,逐渐根部收缩干枯,开始病苗白天出现萎焉,晚上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再恢复正常,直至直立枯死 。
5.2.2防治方法和猝倒病相同
5.3茄子黄萎病(半边疯)
5.3.1发病规律
从苗期到成株都可以发病,但一般在门茄坐果前后开始发病 。叶片受害发病初期,边缘和叶脉间褪绿变黄,逐渐发展到全叶,在晴天中午前后出现萎焉,夜间或气温降低后又恢复正常,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 。病叶由黄变褐,呈向上卷曲状,严重时病叶脱落,只剩下空杆;有时半边发病,半边正常;也有的病株矮小,叶片浓绿皱缩剖开根茎基部的维管束变成黄褐色 。
5.3.2防治方法
选择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 。在多年没种过茄子的地块产无病种子田,从无病株上采种,对买来的种子,要进行种子消毒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浸种两小时,或用80%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干重的0.2% 。也可进行嫁接育苗防病 。也可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或者实行稻菜轮作 。定植前秧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定植缓苗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量0.3公斤,隔7—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 。
5.4茄子褐纹病
5.4.1发病规律
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 。褐纹病留种田重于商品菜田,对种子质量影响很大,甚至茄子腐烂收不到种子 。茄子褐纹病从幼苗期到成株都可发生,幼苗受害,多在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凹陷收缩,出现猝倒或立枯,病部长有小黑点 。在成株上,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开始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上面轮生许多小黑点 。茎部被害,以茎基部为多,枝权处也能发生,病斑为褐色纺锤形,上面长有深褐色小点,严重时许多病斑融合成十几厘米的坏死区,使表皮开裂,露出白色木质部,病部以上校条遇有大风易折断枯死 。果实被害,开始产生浅褐色椭圆形稍凹陷病斑,后变黑褐色,造成果实腐烂,病斑有同心轮纹;如遇高温多湿,扩展迅速,则不形成同心轮纹,病斑上有黑色小颗粒,最后病果腐烂脱落或干腐挂在枝条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