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增温降湿 这些诀窍要掌握

多层覆盖保温
湿度过大,有利于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光照减弱,温度降低,又会抑制蔬菜生长 。因此,增温降湿是当前蔬菜生产的重点 。
生产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大棚增温降湿,促进蔬菜生长 。
降低湿度 抑制病害
覆盖无滴膜
棚室由于内外温度的差异,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 。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结露分布均匀,因而滴水面大,空气湿度增加 。
采用无滴膜后,表面虽然结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湿度明显降低,且透光性能好,有利于增温降湿 。
大棚前脸处降低湿度
由于棚膜具有流滴性,若管理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大棚前脸处成为棚膜水的聚集处,导致此处植株长时间处于高湿环境中,诱发各种病害 。
可以通过设置挡湿膜的方法降低前脸处湿度 。具体做法:大棚前脸垂直悬挂地膜挡湿,地膜上方要和钢丝连接,下方要用土压实,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 。并用夹子夹紧,让地膜整平,便于棚膜上的露滴流下,以防地膜积水 。悬挂的地膜要与棚膜之间有10~20厘米的间隔,不要紧贴在棚膜上 。这样既能够阻挡湿气进入大棚,又能阻止大棚里的热量流失 。
另外,在前脸处铺设粉碎的秸秆,如玉米秸、麦糠、麦穰等,也能够防止前脸处过湿 。
覆盖地膜
大棚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灌水次数,是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棚室内采用大小垄距相间、地膜盖双垄的办法,浇水时沿地膜下的小垄沟流入 。地膜阻止了水分的蒸发,也就防止了浇水后棚室内空气湿度的大幅度提高 。
合理密植
棚室内定植密度切勿过密,以利于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
通风换气
放风是排湿的主要措施,一般应在中午前后气温高时进行,以放顶风和腰风为主,不能放底脚风,以防棚室温度过低和“扫地风”伤苗 。
如果棚室内湿度居高不下,而气温又在作物生长适温下限以上,应逐渐加大通风量,使空气湿度尽快降下来,但通风引起的降温应以作物不发生冷害为前提 。
合理浇水
浇水是导致棚室内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浇水的次数和每次的浇水量,需根据天气、土壤状况、蔬菜种类、生长期及作物长势而定,一般应浇小水或隔沟轮浇,切忌大水漫灌 。
果菜类蔬菜的定植水和缓苗水要浇透,在结果期要供水充足,其他时期则一般不需浇水 。
在棚室内温度较低,特别是不能放风通气时,应尽量控制浇水 。一般可在晴天上午10~12时浇水,并配合通风排湿 。
有条件时,可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减少灌水量和蒸发量 。
加强中耕松土
在定植后、覆盖地膜前、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 。
自然吸湿
将稻草、麦秸、生石灰等材料铺于行间吸附水气或雾,以到达降低湿度目的 。
改变用药方法
菜农用药多以喷雾为主,这会增加棚内湿度 。建议晴天喷药时,最好在下午三点左右进行,尽量在天黑以前喷完,保证药液完全吸收 。
遇连阴天,菜农可以选用全自动喷药机、弥雾机,并减少用药量 。
如条件许可,最好采用粉尘法及烟雾法用药,避免增加棚内空气湿度,提高防治效果 。
增温补光 促进生长
随着外界温度降低,棚温也逐渐降低,尤其是土壤温度较低时,会导致作物根系生长受阻,吸收能力变差,植株的抗逆性也变差 。
因此,日常管理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必要时,还须采取措施进行增温补光,以保证作物健康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