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鱼骨苗种培育

【花鱼骨苗种培育】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属鲤科、鮈亚科,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最大个体2 kg,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小型鱼 。花鱼骨 体形优美、食性杂、养殖范围广、群体产量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上俏销,但由于其体质娇嫩、性情急躁、不耐低氧,而且在池塘中抢食能力差,所以,一直未得到有效的开发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仅靠天然捕捞的花鱼骨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000-2002年,我们在人工繁殖鱼苗的基础上,进行了花鱼骨 苗种培育、商品鱼养殖的试验,获得成功 。

1 苗种培育

1.1 培育池
培育花鱼骨 鱼种的鱼池为统一规格的正方形水泥砖墙池,面积210 m2,水深1.2-1.5 m;砂砾底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出水口装有牢固的防逃栅 。鱼苗人池前用生石灰进行严格消毒,2-3 d后注水50-70㎝,灌水时用尼龙纱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随水人池 。

1.2 培育适口饵料
每口鱼池施有机肥50㎏、碳酸氢铵5 ㎏、过磷酸钙 10㎏ 。施肥2d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呈淡绿色,水体中藻类和轮虫等小型适口饵料较多,此时鱼苗人池成活率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了以下2点 。一是适口饵料生物出现的高峰期和鱼苗下塘时间要吻合,就是在藻类和轮虫大量繁殖时鱼苗下塘,保证有充足的饵料 。施肥的时间必须根据水温和鱼苗人池的期限而定,水温 20-22℃时,鱼苗人池前70-80 h施肥;22-24℃时,人池前50-70 h施肥,24℃以上时人池前2d施肥 。二是施肥不能过多,特别是有机肥施用量不能过多,以防水体有机物过多耗氧和降低ph值,对鱼苗产生有害影响,最好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既能保证浮游生物繁殖所需的养分,又能减少耗氧,保持良好水质 。
1.3 适时入池精心喂养
花鱼骨人池的时间以混合营养期为好,此时卵黄尚未完全消失,既可吸收卵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还可摄食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等生物饵料;经过2-3d的环境适应和生长,鱼苗体长一般超过10 mm, 能摄食较大的浮游生物和人工投喂的饲料,因而成活率高 。从试验的情况来看,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400- 450尾/m2 。密度超过525尾/m2,会因饵料不足、水质恶化影响鱼苗生长,造成规格不匀,降低成活率;密度低于250尾/m2,虽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略高于400-450尾/m2,但水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低 。
为了保证有充足的饵料,鱼苗刚下塘时,每天泼洒2次豆浆,5 d后水质开始变肥,及时加注新水10-15㎝ 。以后每隔2-5 d加水1次 。饲养15 d时在池边定点投喂适量豆饼糊,并在豆饼糊中搭配少量甲鱼饲料,以保障鱼苗生长的营养需要 。
1.4 鱼种培育
经过20-25 d的饲养,体重增加200余倍,进入夏花鱼种阶段,应及时分池养殖,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
花鱼骨 夏花比较娇嫩,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差,因此,培育过程中应为其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和充足而营养丰富的食料 。鱼池注水1.5-1.8 m,施足基肥,培育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 。施肥量视水质而定,一般每公顷施有机肥3000- 4500 kg、尿素230 kg、磷肥450-600 kg;土质肥沃的老鱼池,施肥量减少30%- 50% 。
鱼种放养时用3%的盐水浸泡3-5 min,杀灭病原体,防止鱼种在拉网、运输过程中受伤后染病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培育技术、出塘规格综合考虑 。当年养成商品鱼的,以稀养为好,每公顷放养量18万- 23万尾,不应超过23万尾,经过4-5周的强化培育,即可转人成鱼养殖;如养成冬片鱼种,放养密度可高一些,每公顷放养 45万- 60万尾,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分池 。鱼种放养后,应加强喂养 。一要视水质情况及时施肥,保持水体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施肥应少量多次,每2d 1次,每次施有机肥700-1000 kg,无机肥以0.3g/m3氮、0.1 g/m3有效磷计算施肥量,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 40 cm 。二要投喂足量的优质饲料,保障幼鱼快速生长所需营养 。放养初期配合饲料的比例为:鱼粉15 %、豆饼40%、莱饼30 %、小麦粉15 %和适量的无机盐、维生素;6-8周后饲料配比可改为:鱼粉5%、豆饼粉50%、莱饼25%、小麦粉20 %和适量的无机盐、维生素 。投喂时将饲料加水拌和后堆放在饲料台中 。每日投喂以1.0-1.5 h吃完为限 。三要加强水质管理,为鱼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经常加注新水和下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的适宜酸碱度和充足的溶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