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体现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 。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都可以反映到体表,而在色泽、形态、声音等方面表现出来 。因此,在诊断上可用五行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疾病 。
例如,病人有目赤肿痛,烦躁易怒等表现,便可考虑肝木为病,肺阴虚的病人,出现两颧红色,则是“火乘金”的征象,病情较重,脾虚柏病人面见青色,为“术乘土”的征象;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克火”的征象 。所以,《难经》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电 。”
在辨清了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在治疗时,除了对本脏病变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的脏腑,并调整其关系,控制其传变,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行学说在治疗上的具体运用,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木郁达之 。木郁是指肝气郁结而致瘸,达之是通过治疗使之畅选 。也就是说肝气郁结的病人,如果在临床上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呕吐酸水、食欲不振、腹痛、腹泄等症状时需用“疏肝法”治疗 。
【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体现】 2、火郁发之 。火郁是指热邪伏于体内,发之是因势利导而开泄的意思 。例如,心火上炎,出现烦躁不安、失眠,或口舌糜烂、小便色赤而淋沥疼痛、舌质红与绛,此时,需用“清心泄火法” 。
3、土夺之 。土郁是指湿邪郁阻脾胃,夺之是指祛除湿邪不使滞留 。也就是说如果湿热之邪郁阻脾胃,临床上出现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需用“苫寒燥湿法”治疗,或寒湿之邪郁阻脾胃,临床上出现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清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需用“苦温化湿法”治疗,或湿热蕴结下焦,临床上出现小腹急胀、小便浑赤,小便时涩痛、淋沥不畅、舌苔黄腻等症状,需用“清热利湿法”治疗 。
4、金郁泄之 。金郁是指肺气不宣,泄之是用宣降法使之通畅 。例如,因风寒袭肺,导致肺气不宣,临床上出班鼻塞、喉痒、咳嗽、痰多,苔薄白等症状,需用“宣肺化痰法”治疗 。
5、水郁折之 。水郁是指水气郁滞于内,折之是指调节、制约的意思 。例如慢性肾炎周肾阳衰弱不能化气行水,临床上出现颜面苍白、眩晕,腰痉痛、四肢发冷,小便短少、浮肿自头面部开始延及下半身,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需用“温阳利水法”治疗 。此外,“汗法”、“逐水法”也属于水郁折之的范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