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一、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二、导致新生儿溶血的病因
三、新生儿溶血怎么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1、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之胎儿水肿
严重者表现为胎儿水肿,主要发生在rh溶血病,在胎儿期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患儿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肝脾肿大,胎盘也明显水肿,胎盘重量与新生儿体重之比可达1∶,严重者可发生死胎,胎儿水肿的原因与严重贫血所致的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和继发于组织缺氧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
2、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之黄疸
溶血病患儿黄疸出现早,一般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很快发展,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也有少数患儿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胆汁黏稠综合征,部分abo溶血病黄疸较轻,与生理性黄疸相似 。
3、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之贫血
溶血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rh溶血病较为明显,如血型抗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溶血继续发生,患儿在生后3~5周发生明显贫血,称晚期贫血,多见于未换血者和已接受换血的早产儿中 。
4、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溶血
对常见的abo血型不合来说: 第一种情况为:母o型,胎儿a或b型;第二种情况为:母a或b型,胎儿b、ab型或a、ab型,其中前一种情况多见,后一种情况少见 。对于rh血型系统:当母rh阴性,胎儿rh阳性时,会发生溶血 。
血型不合可见于第一胎,临床溶血症状较轻,个别较重 。rh血型不合在我国较少见,第一胎不发病,临床表现的症状较为严重 。
新生儿溶血如及早诊断治疗,治愈率较高,比较少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未及时诊断治疗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核黄疸则会遗留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故及早诊断、治疗是关键 。
导致新生儿溶血的病因肠道外感染 。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虚好炎、皮肤感染以及其他急件传染病时均可伴腹泻 。其发生机制为肠道外感染的病原同时感染肠道或出于发热及病原仲的毒素作用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紊乱所致 。
其他:鼠伤寒沙门菌、克雷伯菌、变形菌、铜绿假单胞茵、枸酸杆菌等亦可引起腹泻 。大量滥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可诱发金黄包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茵、白色念珠茵、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引起的肠炎 。
病毒:轮状病击是引起秋冬季腹泻的常见病原 。其他病毒如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等虽可引起肠炎,但不是主要病原,在正常小儿肠道亦常可检出 。
大肠埃希菌:较常见,分4型 。近年来发现致病型大肠埃希茵可黏附在小肠黏膜的表面,使微绒毛损伤而致病;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不耐热和〔或)耐热肠毒素而致腹泻,是引起肠炎的常见细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菌性痢疾样病变及临床症状;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一种毒素而致病;黏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亦常致病 。
新生儿溶血怎么诊断1、病史 。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输血史、新生儿重症典疸史的的孕妇或生后早期出现进行性典疸加深,即应作特异性抗体检查 。
2、特异性抗体检查 。包括母、婴、父血型、抗体效价、抗人球蛋白试验、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这是诊断本病的主依据 。
送检标本要求:试管应清洁干燥 。产前血型抗体检查:送产妇和其丈夫的血样 。新生儿血型抗体检查:送新生儿血样为主,父、母血样为辅 。新生儿抽血3ml,产妇抽血5ml,丈夫抽血2ml 。不能当地检验,可将产妇血清分离后及另外2ml抗凝血寄至附近检验单位 。天气炎热时将血样瓶放入有冰块的大口瓶中,航空邮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