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二 )


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品德,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 。
“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的“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
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
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 。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作为一种巩固千万年来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
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 。
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
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 。
这种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 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
“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
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 。
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
勤俭廉政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