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溶栓针能导致急性胆囊炎吗,胆囊炎这病历害吗?( 二 )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对症状较轻微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进行择期手术 。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作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 。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约80~85)早期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有效 。此法包括解痉镇痛,抗生素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注意 。据统计约1/4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将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 。
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由于病情发展较快,一般不采用非手术疗法,宜在作好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关于急性胆囊炎应用抗生素的问题,由于胆囊管已阻塞,抗生素不能随胆汁进入胆囊,对胆囊内的感染不能起到预期的控制作用,胆囊炎症的屉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并不受抗生系应用的影响 。但是抗生素的应用可在血中达到一定的药物治疗浓度,可减少胆囊炎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以及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对发热和白细胞计数较高者,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有高度感染易感性的病人,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仍非常必要 。一般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并常联合应用 。
针灸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针灸治疗,始见于上世纪50年代末 。上世纪60年代初,已有人就针刺治疗胆囊炎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但有关资料还不太多 。近三十年来,在方法上有较大发展,电针、穴位注射、耳针、光针、腕踝针等法竞相应用,使治疗效果有所提高 。从目前情况看,针灸及其各种变革之法对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如属急性化脓型、急性坏疽型胆囊炎或伴中毒性休克的胆囊感染则宜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甚或手术处理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胆俞、阳陵泉、中脘、足三里 。
配穴:绞痛加郄门、期门,黄疸加至阳,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
2.治法
每次从主穴中选取2~3穴,据症状加配穴 。除期门不宜深刺,胆俞穴斜刺向脊柱外,余穴均宜直刺、深刺 。在引发出强烈得气感应的基础上,施以泻法,持续运针3分钟~5分钟,留针30分钟~45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分钟~2分钟 。每日可针刺2次 。
3.疗效
体针治疗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的效果,有效率在80%-90%左右 。
(二)电针
1.取穴
主穴:胆俞(右)、胆囊穴、中脘 。
配穴:日月、期门、梁门、太冲 。
胆囊穴位置:阳陵泉下1寸~2寸,压痛明显处 。
2.治法
以主穴为主 。效不佳时,酌加配穴 。寻准穴位后 。进针深刺,出现强烈针感后即接通电针仪,胆俞、中脘接阴极,胆囊穴接阳极 。采用可调波,强度由弱渐强,以能耐受为度 。每次30分钟,每日1~3次 。
3.疗效
据观察,电针后数天内症状可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腹部压病逐步消失,有效率在90%左右 。
(三)耳针
1.取穴
主穴:分两组 。(1)肝、胰胆、腹、耳迷根;(2)肩、神门、交感 。
配穴:三焦、十二指肠 。
2.治法
急性发作时取主穴第一组针刺,如效不明显,加配穴 。采取病人能忍受的强刺激,持续捻转,或用电针 。留针30分钟~60分钟,直至症状有所缓解 。取针后,再选第二组穴行压丸法 。压丸法治法将直径约1mm~1.5mm成熟之王不留行种子粘附在0.7cm见方的小块胶布上 。在所选耳穴穴区探得敏感点后,用镊子夹取这种胶布一块,对准敏感点贴敷好 。各穴贴好后,按压数分钟,并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持续5分钟~10分钟 。急性发作时,可增加按压次数,延长按压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