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人工养殖

蜈蚣,又名“天龙”,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前人工饲养的品种多为小棘蜈蚣,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
1.建池筑巢
蜈蚣的养殖池应建在通风、阴湿、僻静的室内或室外 。池的大小(长度、宽度)视场地情况而定,但不宜过大,深度在80厘米左右,四周墙壁用砖块砌成,水泥抹面 。墙的内壁可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或在池口镶一圈宽15厘米左右的玻璃,以防蜈蚣逃逸;沿池内墙壁可挖一条宽10厘米、深4厘米的下水沟,水沟内侧挖一条宽30厘米、深3厘米的投料槽 。池内可栽种杂草和树木,堆放少量石块、瓦片等筑巢,供蜈蚣栖息、繁殖 。蜈蚣种苗投放后,池上要覆盖草帘遮光造荫,养殖期间应保持池内干净、潮湿、阴凉 。
2.投饵供水
投喂饵料,一般可每隔2~3天投喂1次,正常生长、活动期间最好每天投喂1次;料槽内可放置1只小碟盘,每日供给清洁饮水,投饵时间一般以下午4~6时为宜,次日早晨应清除残余饵料,以免蜈蚣食用腐败变质饲料而引发疾病 。饲料配方:昆虫类动物70%,熟马铃薯20%,青菜和面包碎片10%,或各种禽畜肉泥70%,鱼粉或蚕蛹粉20%,青菜碎片10% 。
3.孵化繁殖
蜈蚣一般在温暖的春季和初夏交配,经2个月左右的孕育后产卵,成年蜈蚣每次可产卵40~50粒 。产卵后即抱卵孵化,经20天左右,小蜈蚣出壳 。
需要注意的是,蜈蚣在交配、孕育、产卵、孵化期间,应保证周围环境安静,池巢内温度应控制在25~32℃,湿度保持在50%~70% 。
4.疾病防治
蜈蚣的病害主要有绿僵菌病、胃肠炎、脱壳病等 。
绿僵菌病一般发生于天气炎热的夏季 。受病菌感染的蜈蚣,早期在关节处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皮肤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体虚、消瘦而死亡 。治疗方法: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混合研成粉末,拌入400克饲料中饲喂,直至病愈 。
胃肠炎一般多发于阴雨低温季节 。病初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少食或不食,5~7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磺胺片0.5克,研细后拌入300克饲料中投喂 。
脱壳病主要是由于栖息场所过于潮湿、真菌寄生于体表而引发 。病初表现烦躁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行动无力、滞缓,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 。防治方法: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混合研末,拌入400克饲料中投喂,连喂10天 。
5.避免敌害
蜈蚣虽毒,但也有敌害,公鸡就喜好食之 。因此,养殖池的四周应用塑料网等围栏,以避免鸡、鸟等动物进入池内,刨土毁巢、啄食啄伤而造成危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