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人工养鳖技术

鳖俗称甲鱼、团鱼和王八等 , 是卵生爬行动物 , 水陆两栖生活 , 多在江河、湖泊、池塘中 。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 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作用 。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 , 食物来源广泛 , 目前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 , 养殖效益较好 。本期介绍一组人工养鳖技术 , 供养殖户参考 。1、人工孵化繁育
【池塘人工养鳖技术】根据鳖的繁殖习性 , 鳖苗在8~9月才孵出 , 在常温条件下培育很短时间后就进入冬眠且成活率低 , 池塘养殖需要3~4年才能达到商品鳖规格 。为缩短养殖周期 , 自繁苗种可直接在温室中培育8个月左右 , 使其成为体重250克左右的鳖种 , 于翌年6月中旬再放入室外池塘中进行商品鳖养殖 , 这样整个养殖周期只须1.5~2年 , 且体色、肉质和食用价值等方面与野生鳖相当 。
在选择孵化场所时 , 如无条件购置恒温电孵箱 , 可因陋就简在普通房屋内设置简易孵化箱 , 或临时搭设塑料棚温室 , 也可利用闲置的农家养蚕共育室充当 。载卵盘(或盛卵框)容积视孵化场所的空间大小、欲孵鳖卵的数量而定 。在鳖产卵季节 , 注意观察产卵场内鳖产卵印痕 , 一般在卵产出12~24小时出现动、植物极(卵内羊膜形成 , 胚胎完全固定)后及时采卵 。采卵过早会破坏胚胎的固定 , 过迟则会影响孵化进程 。产出12~24小时后的正常受精卵整体圆滑光亮呈乳白色(或粉红色) , 一端有白色亮点(即动物极) , 否则一般(少数受精鳖卵产出48小时才出现动物极)视为未受精卵 , 予以剔除 。
先在载卵盘底面垫一层0.5厘米厚薄海绵 , 再在海绵上铺盖1~2厘米厚、粒径为0.5~0.6毫米的细沙做成卵床 , 然后把采集的受精卵均匀排列在载卵盘内 , 横间距为1厘米 , 纵间距为1.5~2厘米 , 空隙用细黄沙嵌补 。
鳖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6℃~36℃ , 在孵化中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如白炽灯、电炉、煤炉、电热褥、取暖器、炕道等)加温 , 结合洒水、通风 , 将孵化室(箱)内温度控制在31℃~32℃ 。由于鳖卵抗低湿度能力较强 , 而抗高湿度能力较弱 , 孵化室(箱)内的相对湿度应稳定在70%~80% , 即保持载卵盘内细沙含水7%~8% 。具体以手捏成团、手松团散为宜 。应定期扒开载卵盘内细沙 , 观察沙层湿度情况 , 必要时用喷雾器向沙面适量喷水 。
孵化室(箱)每日坚持通风1~2小时 , 保证鳖胚胎发育过程中正常呼吸所需氧气 。尤其在使用燃煤炉、炕道加温孵化中 , 通风换气更为重要 , 可减轻泄漏的废气、废烟对鳖卵的毒害 。
2、放养密度合适
鳖种放养一定要根据池塘的底质条件和鳖种规格进行科学放养 , 鳖体消毒很重要 , 消毒可用2%盐水浸泡5分钟 , 也可用碘制剂消毒药物 , 放养时可贴着水面倒入水中 。
刚出壳的稚鳖 , 体质娇嫩 , 应让其在细砂上自由爬行 , 不宜直接入池 。出壳3小时后的稚鳖 , 应放在有水湿润的细砂中暂养 , 经3~5天精心管理 , 方可放入稚鳖池中暂养 。7~8月份左右出壳的稚鳖 , 外界气温高 , 不能直接投放到室外鳖池中饲养 , 10月前后出壳的稚鳖 , 昼夜温差较大 , 也不能放入室外稚鳖池中饲养 , 都应放在室内稚鳖池内暂养 , 仅9月份左右出壳的稚鳖可在室外稚鳖池中饲养 。
稚鳖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只左右 , 早期出壳的稚鳖经过室内饲养 , 到8~9月上旬时 , 已度过夏季高温季节 , 体重在10~15克左右 , 再转入室外饲养时 , 每平方米放30只左右为宜 。
沙土性池塘每只达300克鳖种亩放1500只、400克1200只;一般土壤池塘300克鳖种亩放700只 , 400克亩放500只;黄土池塘300克亩放500只 , 400克亩放400只;黑土池塘300克亩放600只 , 400克亩放500只 。同时可套养鲢鱼、胖头鱼和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