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推动高速多层交换技术发展的最大因素是采用廉价的10/100M自适应网卡的Internet和Intranet的大量部署 。目前的网络已经离传统的c/s计算模式的层次结构越来越远,传统的c/s模式的80/20流量法则已成为过去 。在网络设计方面,传统的路由器加Hub或第2层交换机的网络部署模式也将变成历史 。
另外,Intranet支持更加复杂的和对带宽敏感的各种多媒体数据流,如数据、文件、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 。一个Intranet最终用户对带宽的要求至少要比非Intranet用户多50%~100% 。同时,宽带接入已成为发展趋势 。
目前,国内10/100M快速以太网卡的价格已低至100元左右,所以,为最终用户提供100M的连接成本已经到了用户可以承受的水平 。仅从价格角度来看,用快速以太网接入已是一个"何时"的问题,而不是"是否"的问题 。
另一个值得注重的问题是,为用户提供快速以太网连接可以提供更多的带宽余量来处理突发的交通量,这点是10BASE-T技术无法比拟的 。突发流量是IP网络应用的特点之一 。廉价和高带宽使得快速以太网不论在用户端还是服务器端都得以广泛的应用 。
为了在无阻塞和处理突发交通流量的能力之间取得平衡,新一代交换机平台必须提供高于用户请求连接的8~16倍速率的主干连接,而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正好满足了用户端的快速以太网连接的服务请求 。这对于充分处理突发流量非常重要 。
同时,在校园网或城域网中,不管跨越几个网络层,对于随机的Intranet交通量都要求提供端到端的持续不变的高性能 。为了实现这一点,在一台交换机中同时具备高性能的第2层和第3层转发能力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
无阻塞能力和有选择的转发功能是用户的主要需求 。而各种非常有效的网管工具使得网络治理员能够有效且高效地把业务策略注入转发引擎中,其性能可以通过网管软件实时监测 。这将从根本上有助于用户根据公司的短期和长期业务发展需要确定和交付所需的网络服务 。新一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支持这些特点和服务,同时也支持通用的路由协议,如IP/RIP或IP/OSPF等 。这也大大降低了网络设备的复杂性 。
6.千兆以太网与铜缆布线系统
千兆位以太网,包括1000BASE-SX(短波长激光器)和1000BASE-LX(长波长激光器)标准将提供一系列光纤的布线方式,由此使网络治理者更加重视他们的光纤基础设施 。千兆位以太网是第一个千兆位应用,它被基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网络所采用 。由于带宽的需求继续在布线系统期望的使用期内,超过千兆位的应用也将出现 。从10Mbps或100Mbps以太网向千兆以太网的迁移经常被视为一次需要从铜线电缆向光缆的费用昂贵的升级 。实际上情况并不一定如此,目前在企业中铜缆主要是支持快速以太网,同时这些现有的5类电缆也可以为千兆以太网提供可靠的支持 。
IEEE1000Base-T规范支持将5类或增强5类电缆用于成功的千兆位传输 。在现有线缆上实现从100Mbps到千兆位的跳跃是通过几种信令的变化完成的,这些信令进一步利用了已经安装在多数企业网络中的电缆 。
5类电缆一般为非屏蔽双绞线,它包含四对双绞线 。快速以太网(100Base-T)和10Base-T只使用这些双绞线中的两对双绞线,留下了两对双绞线未使用 。千兆以太网(1000Base-T)则使用所有这四对双绞线 。
与全双工快速以太网相似,1000Base-T发送和接收信号同时进行 。不同之处是1000Base-T使用四对发送/接收双绞线,每对双绞线以250Mbps的速率运行 。
在某些方面,5类电缆上运行千兆以太网比10/100Mbps以太网布线更轻易 。1000Base-T规范具有包括自动交叉电缆连接在内的链路自动协商的特性 。自动协商成功地实现了1000Base-T网卡、集线器、交换机或其他一些在端口初始化后可以以半双工运行的设备之间的电缆连接 。
推荐阅读
- 一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认识100M快速以太网
- 三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以太网交换技术向城域网渗透
- Hub 以太网教程:集线器
- 二类银行卡怎么升一类
- 以太网教程:千兆以太网
- 以太网技术成功的五大因素
- 选机篇 nokia6300无责任版终极评论
- 以太网教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