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传输协议管理信息库

【实时传输协议管理信息库】本备忘录状态
ThismemoprovidesinformationfortheInternetcommunity.Itdoes
notspecifyanInternetstandardofanykind.Distributionofthis
memoisunlimited.
版权声明
Copyright(C)TheInternetSociety(2001).
摘要
本备忘录定义了在Internet社区中用于网络治理协议的治理信息库(MIB)的一部分,非凡是定义了治理实时传输协议(RTP)系统(RFC1889)的对象 。



目录
1.SNMP治理框架 2
2.概述 3
2.1组件 3
2.2MIB对于RTP系统应用的适用性 3
2.3RTPMIB的结构 4
3.定义 5
4.安全考虑(SecurityConsiderations) 24
5.致谢(Acknowledgements) 25
6.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 25
7.引用(References) 25
8.作者地址(Authors"Addresses) 27
9.版权声明 28
1.SNMP治理框架
*SNMP治理框架目前包括五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总体框架,参见RFC2571[RFC2571]的叙述 。
*用于治理目的的对象及事件的描述和命名机制 。这个治理信息结构(SMI)的第一个版本称为SMIv1,参见STD16,RFC1155,STD16,RFC1212和RFC1215 。第二版称为SMIv2,参见STD58,RFC2578[RFC2578],RFC2579[RFC2579]和RFC2580的描述 。
*用于传输治理信息的消息协议 。SNMP消息协议的第一版称为SNMPv1,由STD15,RFC1157[RFC1157]描述 。SNMP消息协议的第二版——不是一项Internet标准跟踪协议——称为SNMPv2c,由RFC1901[RFC1901]andRFC1906[RFC1906]描述 。消息协议的第三版称为SNMPv3,由RFC1906[RFC1906],RFC2572[RFC2572]和RFC2574[RFC2574]描述 。
*访问治理信息的协议操作 。采用PDU格式的第一个协议操作集合由STD15,RFC1157[RFC1157]描述,采用PDU格式的第二个协议操作集合由RFC1905[RFC1905]描述 。
*RFC2573[RFC2573]描述了一系列基础应用,RFC2575[RFC2575]描述了基于视图的访问控制机制 。
关于SNMP治理框架的更加具体的描述参见RFC2570[RFC2570] 。
通过虚拟信息存储访问治理对象称为治理信息库或者MIB 。MIB的对象使用SMI定义的机制定义 。
本备忘录描述了适应SMIv2的MIB模型 。通过适当的转化可以得到遵循SMIv1的MIB 。转换后的MIB必须在语义上式等价的,除非不可能转换而不得不忽略的对象及事件(Counter64的使用) 。SMIv2的一些机器易读的信息在转换的过程中必须转化成SMIv1的文本描述 。不过这种极其易读信息的损失不认为是改变了MIB的语义 。
2.概述
一个“RTP系统”可能是运行着发送或者接受RTP数据包的应用程序的主机终端系统,也可能是转发RTP包的中介系统 。接收方和发送方通过发送RTP控制协议(RTCP)包交换RTP包传输和接收的信息[RFC1889] 。RTP监视器可以在接收方或发送方上采集发往或者来自主机/中介系统的RTCP信息 。
本文档中的要害字“必须”、“不能”、“需要”、“应”、“不应”、“应该”、“不应该”、“建议”、“可以”和“可选”的含义与RFC2119的解释一致 。
2.1组件
RTPMIB是围绕着“Session”、“Receiver”和“Sender”等抽象概念建立的 。
2.1.1按照[RFC1889]节3的定义,“RTP会话”是“...参与者与RTP通信的连接 。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会话,会话是由一个特定的目标传输地址对定义的(网络地址和用于RTP及RTCP的一对端口) 。可能所有的参与者使用同一个目标传输地址,比如IP多点传送的情况;也可能每个参与者都有不同的目标传输地址,比如单个的单点传送地址加上一个通用的端口对 。”
2.1.2在RTP会话中“发送方”表示为一个32位的数字——“同步资源”或者“SRRC”,根据[RFC1889]节3的定义,它是“......RTP数据包流的源头” 。
2.1.3如前面2.1.1节所述,“RTP数据包流”的“接收方”可以是单点传送,也可以是多点传送的接受者 。RTP接收方有对于该会话唯一的SSRC值 。如[RFC1889]节6所述,RTP接收方是RTCP接收方报告的一个来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