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软交换还是IMS 移动核心网“变法”

【是软交换还是IMS 移动核心网“变法”】移动市场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ARPU下降,督促着设备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提供和建设更有成本优势、更强大、方便未来演进的下一代移动核心网络 。这种下一代移动核心网应该达到成本优化,综合考虑CAPEX和OPEX;有利于快速引入业务,包括网络架构和设备改造等方面;符合电信/IT技术和业务融合发展的要求,更加具有开放性;保证网络质量和稳定,确保最终客户的满足度等要求 。
G网转型之软交换
移动核心网演进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于R4移动软交换,另一是IMS高级阶段 。
电信行业专家陈晓峰认为,当前中国移动在WCDMAR4上投资巨大,侧重移动软交换的推广,而IMS则尚未达到商用阶段 。目前,中国联通的G网尚以GSM网络为主,辽宁联通、河北邯郸联通基于R4的软交换核心网顺利割接,标志着移动软交换在中国联通的正式商用 。在移动核心网转型上,G网转型也将向R4演进 。可见,软交换是移动核心网转型的必经阶段 。
来自于3GPPR4规范的移动软交换是移动NGN的核心技术 。这个概念不仅可以用于3G网络,而且也适用于2G网络,符合目前电信网络向NGN的发展方向 。移动软交换主要针对核心网络的交换部分,不涉及接入网络的改造 。移动软交换的核心概念是实现了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 。
在现有移动核心网中引入基于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将给移动运营商带来许多好处 。采用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全IP承载结构,实现传输网络、网络控制、业务提供三者的分离,提供一个分层的、开放的、可靠的、扩展性良好的网络体系 。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已基本满足移动核心网相应的要求,其优势包括:
成本优化 。其中包括机房环境成本、局所数量成本、传输资源成本、维护人员成本,各个方面软交换都能显著减低中国移动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 。
快速业务引入 。在网络架构方面,由于电路业务基本在MGC上完成,而不影响MGW,仅需修改少量MGC,方便了业务的引入 。
在设备改造方面,部分设备提供商的MGC采用先进的通用平台,业务开发周期可大大加快 。
面向网络演进和融合 。R4设备在IMS阶段仍能互通,而采用通用平台的网络设备更能保证其平滑演进至IMS,从而确保网络的可演进性 。
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信运营商在设备准入、入网测试等方面也有较高门槛,经过近两年R4设备在2G网络的采用和运行,表明移动NGN设备已完全达到规模商用的能力 。目前中国各大运营商的R4测试已大量完成,测试结果表明各厂家设备已具备商用条件 。
IMS与软交换共存
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单纯的话音通信和Internet业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3GPP从R5版本开始提出IMS 。
IMS不是一个新的业务,而是一种业务的孵化器和“催化剂”,它能够快速孵出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特定业务,这正是运营商转型所需要的 。IMS终端到终端的业务模型和高度可控制,计费对于现有业务模型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展 。IMS能够对于不同的运营商所提供的业务进行封装,保证不同的运营商业务能够无缝的融合 。而且IMS对于推出新类型业务和部署该业务都有很好的支持,能够扩大和繁荣业务提供市场 。这两点从技术上确保运营商的业务转型和转型后的效果 。
现在国内的通信市场,运营商繁多、业务联通性弱、收费形式复杂、赢利下降等都是普遍的现象 。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下,通信业务运营商已经面临很大的困境了,而IMS可以改变目前的情形,虽然现在IMS的正式商用还没有开始,但是运营商的各种转型策略的制定和IMS试验都标志着IMS破冰之旅已经开始 。而IMS是通信转型发展的未来,为通信的转型制定了一个完整有效的框架,对于新应用尤其是杀手级的应用的开发与部署,都能提供完备的网络承载和技术保障支援 。IMS是一条发展之路,连接着通信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