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探讨( 三 )


2.1IMS的标准化
IMS国际标准由第3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3GPP)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和欧洲电信标准组织的高级网络电信与因特网融合业务和协议组织(ETSI TISPAN)三大组织协作制订,其概念框架基本一致,且相互引用,但侧重点各有不同:3GPP侧重从移动网角度定义IMS,ETSI和ITU-T侧重于将IMS作为NGN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并定义了IMS与NGN其他子系统之间的标准接口 。
3GPP定义了R5、R6、R7等阶段性IMS标准 。R5阶段主要定义了IMS的基本框架及3G接入的能力;R6版本具体定义了接口和功能,并且定义了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的能力,已于2004年12月份冻结;R7版本对移动部分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引用TISPAN R1标准以支持xDSL接入,定义了接入方式无关的策略控制和计费架构,考虑了语音呼叫连续性(VCC)能力等,目前该版本尚未完成 。
TISPAN定义了R1、R2、R3等阶段性IMS标准 。R1版本引用了3GPP IMS R5标准,并扩展支持xDSL等固定接入方式,重点研究NGN架构下的IMS、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仿真子系统、PSTN模拟子系统、NASS/RACS接入子系统等,目前该版本已经完成;R2版本将新增光纤到驻地(FTTP)接入、WiMAX接入、固定移动融合(FMC)等其他业务需求研究,目前尚在进展中;R3版本将新增移动性治理能力,尚未开展具体研究 。
总的来说,IMS标准在对移动用户的控制方面以3GPP R5为代表已经成熟,R6是移动网络规模商用的标准,TISPAN R1是同时对移动用户和固定宽带用户控制的标准,2005年底发布,3GPP R7还未完成[1-3] 。

;2.2IMS网络应用情况
基于对新业务开发快速推广、优化网络结构及资源建设的需求,目前大部分运营商都在着手进行IMS实验,只有少部分运营商开始进行IMS商用部署 。
IMS在业务能力上能够提供基于会话的多媒体会议、一号通、号码携带、集中用户交换机(Centrex)、一键通(PoC)、呈现(Presence)、组治理(Group Management)、即时消息(Instance Message)等业务 。
在融合和组合的业务中IMS可以提供移动电路域与IMS域协作业务(CSI),如视频共享(Video Sharing)、VCC、混合Centrex、游戏(成员间通信业务,如即时通信、多方通话等)、Web搜索与点击拨号相结合、语音视频通信与IPTV相结合等 。
移动运营商主要关注用IMS在移动网络的基础上提供POC、视频共享等多媒体增值业务 。固网运营商重点关注用IMS向企业客户提供IP Centrex和公众客户的IP语音(VoIP)第二线业务 。而对于固网移动综合运营商则更加关注通过统一的IMS核心网接入固定和移动用户 。据2006年2月Lightreading公司对来自全球60个网络运营商实施IMS的计划的调查来看,已有8%的运营商在部署IMS,超过60%的运营商将在2007年年底之前开始部署IMS,19%的运营商将在2007年之后部署IMS 。根据Gartner公司的猜测和统计,2006年第2季度全球有46个IMS合同,90%是试验局,而且64%是检验IMS能力的网络 。事实上,全球大部分商用的IMS网络都处于初级阶段 。
2.3IMS与软交换
【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探讨】 软交换技术主要设计思想是控制与承载和业务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 。软交换是一个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控制平台,它将呼叫控制功能从网关中分离出来,开放业务、控制、接入和交换间的协议 。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提供成熟的语音业务 。软交换技术已经具备了替代电路交换机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宽带多媒体业务能力 。软交换与IMS的设计在理念上是一致的,都是基于IP、实现承载与业务的分离,在功能上也有重叠部分 。但IMS技术的主要优势是IMS体系架构可以支持移动性治理,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具有业务应用的灵活性,并具有一定的QoS保障机制,因此IMS在宽带用户的漫游治理和业务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 。此外IMS在提供会话型多媒体业务能力方面和标准化方面明显优于软交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