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在移动和固定间徘徊

无线技术是下一轮网络通信产业最大的增长点毋庸置疑,但目前3G还需要更多耐心等待,WLAN何去何从也还是未知数,多少令人对无线技术有着些许遗憾 。2004年中,作为继3G和WLAN之后被业界寄予高度厚望的WiMax技术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并且包括摩托罗拉、西方多路和奥维通等公司相继推出了Wimax产品 。而已聚集包括运营商、通信设备商等在内的180家企业的WiMax论坛的壮大更是令人布满期待 。
在高速发展背后,我们也看到WiMax技术在相继解决了无线网络带宽提供、传输距离,以及网络安全性等问题之后,目前却还在移动无线标准(802.16e)和固定无线标准(802.16e)之间徘徊 。
缘由:初衷聚焦固定
对于很多人来说,WiMax 是一个崭新的技术 。其实不然,早在1999年IEEE组织就已经成立了802.16工作组,负责进行固定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的规范,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重 。也正是当时初衷聚焦在固定无线方面,造成如今业界为了移动无线 (802.16e)和固定无线 (802.16d)的争论 。目前,IEEE 802.16标准主要包括802.16d和802.16e,其中802.16d是固定无线接入的标准,802.16e则是支持移动特性的标准 。
802.16d的初衷是统一固定无线接入的空中接口 。该标准可以应用于2-11GHz非视距(NLOS)传输和10-66GHz视距(LOS)传输,已经于2004年6月正式批准 。而802.16e的目标是能够向下兼容802.16d,在802.16d固定无线接入标准研制的基础上,为了支持移动特性,802.16e目前正在加入新的特性,如切换、安全等 。预计2005年上半年802.16e标准将完成标准化 。
如今,802.16开始转向制定支持移动特性的无线接入标准,以及推动IEEE802.16应用的WiMax论坛的成立,加之多个大公司的强力支持,IEEE 802.16标准尤其是IEEE 802.16e标准技术已引起业界越来越大的关注和争议 。
定位:最后一公里接入
作为解决远距离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WiMax 最初设计定位是通过一种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的方式来取代DSL,为用户提供多一种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方式 。众所周知,WiMax工作在2~11GHz波段,支持非可视连接,传输点与接收天线之间无需可视连接 。作为线缆和DSL的无线扩展技术,WiMax可实现无线同宽带接入的统一,同时,WiMax 还提供50公里的传输距离、75Mbps的传输速度,可适应用户的不同需要,实现用户网络中各种数据、语音和视频图像的传输 。
【WiMax在移动和固定间徘徊】此外,从系统容量上看,WiMax 基站的一个扇区可同时支持 60 多个采用 E1/T1 的企业用户,和数百个采用 xDSL 的家庭用户 。因此,WiMax 的一个基站在同时接入数百个远端用户站,还可为同一用户站提供多个业务流的传输能力,从而更大地提升实际接入用户数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WiMax 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通信接入问题,非凡是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或偏远地区没有 Cable 和 DSL 服务,因为有线基础设施费用较高,通过 WiMax 的部署将有助于打开此市场,也就是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宽带部署 。
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 Visant Strategies 的估计,2008 年 WiMax 的产品市场销售额可突破 10 亿美元的大关 。而ABI 的猜测是 2008 年包含 WiMax 和 802.20 的长距离宽带无线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 15 亿美元 。
优势:宽带移动无线
在当今各种无线技术百舸争流的市场格局中,WiMax 与包括3G、WLAN、UWB等各种无线技术互为补充的关系已得到公认,但对于更新的无线技术802.20而言,WiMax 的地位已开始受到威胁 。最初802.16定位在固定无线,且IEEE认证802.16a和802.16d两个标准都不包括移动特性 。但随着802.20技术的发展,WiMax支持者意识到,只有具有移动特性才能保证WiMax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推荐阅读